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广东海洋大学文传学院:以“四个+”融合模式护航学生心理健康
2025-07-14 09:01:00
广东海洋大学

  “巧破危机迷雾阵,守护青春向阳湾。”近日,一场将沉浸式剧本游戏与专业知识讲座巧妙结合的宿舍信息员心理危机应急处理培训在广东海洋大学广学楼703教室展开。活动中,学员们化身“心灵侦探”,通过分析剧本游戏《迷夜》主人公“失踪”背后的复杂线索,在模拟的室友矛盾与心理困境中抽丝剥茧。从剧本中的“心灵解谜人”到现实中的“心灵观察员”,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使学员们深刻理解了心理危机识别的关键点和干预的全过程。 

  本次活动,是广东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创新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的一个缩影。学院深刻把握“校园安全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这一核心要义,打造“与你在一起”心灵驿站工作室,以“文心向党3+3+N”党建体系为引领,推进心理健康工作“四个+”融合育人模式,三年来,累计开展心理咨询服务5762小时,成功化解心理危机案例132起,学生心理测评危机检出率下降68.3%,探索出一条“心理育人”与“平安校园”深度融合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实施“党建+”领航行动,强化工作保障 

  学院党委积极探索“党建+心理育人”融合模式,发挥党建的政治引领功能。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追光行动”党建工程,建立“与你在一起”学生社区心灵驿站,设立4个“党员心理责任区”。学院党委书记张艳梅主动站在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第一线,主讲“书记心理健康第一课”。创新“主题党日+平安服务”模式,组织师生党员深入学生社区开展心理帮扶42次,服务学生2300余人次,真正让党旗飘扬在心理健康工作第一线。 

  本着“专业人做专业事”的建设理念,学院党委组建了由13名专业教师构成的“红色心理护航队”。这支队伍中有党员8名,持有国家级心理咨询师资质教师占比93%,其中教授、副教授5人,博士学历占比达78%。3名教师为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专业教师,其中周继全老师深耕心理教育领域7年,累计完成个案咨询1200小时;张玉妹老师荣获“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十年奉献奖”,其主导研发的“心理弹性训练法”在全省推广应用。

 

  通过建立“月度研讨+季度培训”机制,团队形成20项研究成果,出版《新时代高校心理育人实践探索》等专著3部,构建起独具特色的心理育人理论体系。团队张绮琳老师主持的《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高校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的路径和机制研究》课题获省级立项。 

  建设“智慧+”服务平台,织密工作体系 

  在数字化浪潮下,学院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新路径,创新打造的“智慧+心理育人”服务平台,通过“线下+线上”双轨模式,构建起一张坚实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实现了连续三年心理危机零事故的良好局面。​ 

  在线下,学院建成“五室一体”实体空间,形成“危机预警-专业咨询-团体辅导-朋辈互助”的闭环服务体系。创新实施“3+2+2”网格化管理模式,以“班级心理委员-宿舍信息员-学生党员”构建三级基础网格,以“专业教师+学生骨干”组建两支应急队伍,通过“线上监测+线下走访”双线联动实现全域覆盖。开展心理委员“持证上岗”工程,完成112名心理骨干专业化培训,打造“15分钟心理援助圈”。该模式使心理问题发现率提升40%,危机干预响应时间缩短至30分钟内。崔文婷老师撰写的相关经验文章入选“2024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百佳案例”。 

  线上,精心运营“与你在一起”心灵驿站工作室微信智慧服务平台。平台承载的“心理周测评”监测模块,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够实时捕捉学生的心理波动,为心理健康预警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撑。 

  平台还设置了“你说我听”“师说心语”“心灵词典”“心岛漫画”“心灵绿洲”“观影疗心”“心理沙龙”“心理讲座”等8大功能板块,全方位覆盖学生心理健康需求。从解答日常心理困扰、专业教师在线答疑,到普及心理知识、共享贴近学生喜好的心理解压漫画、推广经典心理类治愈书籍和优秀电影,再到针对学生焦点心理问题开展对话解答及重点心理知识讲堂等,多维度夯实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础。​ 

  据统计,该平台累计发布心理科普推文96篇,开展线上咨询2562人次,建立动态心理档案1200份,让心理健康知识真正走进学生生活、深入学生心里。​ 

  三年来,通过“线上+线下”双轨预警系统,学院及时干预危机个案37起,成功实现心理危机零事故,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了安全、和谐的环境。 

  打造“思政+”活动矩阵,提升育人实效 

  学院着力打造“思政+心理育人”活动矩阵,构建起价值引领与心理健康相结合的特色活动体系,实现“双向赋能”。 

  系列活动中,“心灵有约”心理主题讲座广受欢迎,今年已举办8场,惠及学生超800人次;“5.25 心理健康活动月星光心灵电影展播”等创新活动,成为学生追捧的“网红”项目。“文韵心香”学院特色心理沙龙聚焦“开学综合征”“增强自我效能”等热点话题,精准回应学生需求。​ 

  针对不同群体,学院还设计了多样化特色活动:为学生开展“探索自我”心理沙盘辅导;为教师举办“催眠疗愈,治愈心灵”线上解压团队辅导。在重要时间节点,“我为父亲献束花”等活动传递温暖;“宿舍一家亲”征文、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主题心理征文、学雷锋感想线上征文等,将心理疏导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此外,“从‘心’相识”心理明信片、“岁启新程、祈愿2025”励志寄语、“悦动笔尖、彩绘心声”心理漫画等征集活动,也为师生提供了多元表达渠道。

 

  培育200人学生自治团队,通过“心理微课堂”“朋辈督导日”等活动,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升”的良性循环。学生团队自主设计的“师说心语”学生信箱共收集心理类建议300余条。在2022年、2023年、2024年5.25广东省心理健康活动月作品征集活动中,学院多名学生作品获奖,彰显了“助人自助”理念的实践成效。 

  据统计,2024年学院共举办12场心理健康专题活动,吸引2000余人参与,有效提升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与实效性,为育人工作注入新活力。 

  构建“服务+”联动机制,强化辐射功能 

  通过构建协同育人共同体、强化科研创新驱动、构建长效发展机制等举措,学院构建完善“服务+心理育人”联动机制,发挥辐射功能,放大“溢出效应”。​ 

  在构建协同育人共同体,拓展平安建设外延方面,学院深化“校-地-家”联动机制,与湛江市心理学会共建实践基地,并开发“家校心理云桥”,累计发送家庭教育指南700余份。同时,开展“文心润乡土”志愿行动,为乡村小学建设“阳光心灵角”,捐赠心理绘本100余册,为乡村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注入温暖和力量。 

  强化科研创新驱动,为学校心理健康理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构建起“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发展格局,《大学生学习拖延状况及其干预——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等多篇论文扎根校园心理健康安全建设,为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发展提供了真实数据依据和专业路径。此外,与武汉大学合作出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创新融入“海洋文化心理调适”特色章节。《积极心理团队辅导对大学生自卑心理的干预效果研究》《朋辈教育下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实践案例分析 ——以双向情感障碍学生为例》等多篇心理案例获得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奖。 

  在构建长效发展机制,形成示范引领效应上,学院建立了“双螺旋”心理健康质量评估体系,通过量化考核指标(如咨询满意率、危机化解率等)和质性评估(如学生成长案例)相结合,持续优化服务模式。2022年,学院心康团队获评“湛江市巾帼文明岗”,标志着学院心理育人工作迈入全市先进行列。 

  广东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探索实践,为新时代高校院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鲜活样本。该院以党建引领强化工作保障,用专业力量护航学生成长,将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融入校园治理和社会服务,有效夯实了平安校园的建设根基,为破解当前高校院系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共性难题提供了有益借鉴。 

  通讯员 张艳梅 崔文婷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