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课堂孵化工匠梦:莞职院新疆推普,职教技能与文化交融并进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重要回信精神,紧密结合《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有关要求,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响应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号召,深化“青”字号志愿服务品牌建设,充分发挥学校职业教育优势,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团委、智能制造学院于2025年7月14日-7月26日组织校院青马学员和团学骨干组建“语润石榴情 粤疆同心梦”推普社会实践队师生一行13人前往新疆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开展研学推普活动。在广东援疆驻三师工作队指导下,实践队联合图木舒克职业技术学院(校)师生通过推普课堂、红色研学、棉田思政课等特色活动,以语言为纽带促进文化交融,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文化润疆:推普课堂架起民族团结“连心桥”
在50团青湖社区、唐锦书院,实践队创新设计“拼出多彩中国”“唱出青春中国”等趣味课程,将普通话学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孩子们在创作3D打印作品、诵读红色经典、歌唱《我和我的祖国》中提升语言能力,职工群众通过情景对话掌握实用表达。活动累计惠及200余人次,发放学习资料100余册,有效助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

石榴结籽:粤疆青年共绘民族团结画
实践队与石河子大学、图木舒克职业技术学院(校)师生于图木舒克市图书馆联合开展“七彩假期·推普课堂”,两地青年同诵经典古诗词、互赠岭南手工艺品与绘画作品,在文化碰撞中深化“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深情厚谊。
红色铸魂:兵团精神激扬青春志向
队员们走进新疆屯垦历史博物馆、唐王城遗址、图木舒克土陶技艺馆等地,聆听戍边故事,用普通话讲述兵团历史;在唐王城千年屯垦文化体验中心感悟屯垦戍边的使命担当,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融入推普教学,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青春对话:与西部志愿者的心灵共鸣
7月19日,实践队与西部计划志愿者、带队老师及图木舒克职业技术学院(校)学子围坐畅谈。志愿者们分享初心:“虽来自五湖四海,但踏上这片土地便全心投入工作。”从克服语言障碍、到创新教学方法,他们在解决困难中收获成长。当实践队员动情讲述“推普课堂改变了我的人生”,当队长哽咽回忆“孩子们齐声歌唱《我和我的祖国》”,在场所有人热泪盈眶。西部计划志愿者更是鼓励大家: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这场跨越千里的对话,让青春誓言与兵团精神同频共振。

棉田思政:一朵棉花里的“中国力量”
实践队从棉田到车间,全程见证新疆棉花“从田间到袜子”的产业蜕变。在唐锦纺织车间,八万双袜子拼成的展示墙前,汤晓老师以“人民币用棉”为切入点,生动讲述新疆棉花对支撑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当了解到一双袜子要经过32道工序时,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中国制造”背后的工匠精神。在唐锦家庭工坊,与产业工人的深入交流让这堂“行走的思政课”更加鲜活。经过这几天的课程,实践队成员们都收获颇丰,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悟,从一粒棉籽到一件成品,队员们不仅读懂了产业链背后的国家实力,更坚定了服务乡村振兴的青春志向,也为这堂生动的思政课画下了圆满的句号。

绿色同行:胡杨林里感悟生态文明
行程尾声,在殷凯晴老师的带领下,队员们走进沙漠胡杨林,体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誓言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未来职业发展,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职教智慧。

结语:语言相通,心灵相通。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将持续深化与新疆第三师图木舒克的协作,搭建技能培训、文化交流平台,让青春之花在服务民族团结和乡村振兴的实践中绚丽绽放!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