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以环境设计专业为试点,历经六年探索,构建出一套“三驱动·四协同·五支撑”教育空间环境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尤其通过UGS(高校-政府-中小学)协同、校企协同、校际协同及跨学科协同等多维协同路径,有效提升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与实践性,为师范院校特色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广东二师方案”。
一、打破壁垒:从“单打独斗”到“四维协同”
针对地方师范院校环境设计专业定位模糊、资源分散、实践脱节等典型问题,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以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团队提出“四协同”机制,包括:UGS协同(高校-政府-中小学)、校企协同、校际协同、跨学科协同。其中,UGS协同和校企协同成为推动课程重构与教学成果转化的两大引擎。“四协同”机制的提出旨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在从根本上破解传统教学中高校单打独斗、企业难以介入、社会需求脱节等困局。
二、UGS协同:让课程根植教育现场
应用型、专业化人才培养背景下,我们培养的学生不是只会闭门造车、天马行空,而需要真正去理解教育空间的实际需求。通过联动教育局、教研院与多所中小学校,专业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教育空间设计项目。通过将教育领域的真实需求与创新前沿转化为课程教学内容,提升了课程的高阶性与创新性。例如在小学的校园景观改造中,师生以“农科教融合”为理念,设计出兼具美观与教学功能的“可食地景”,成为校园环境与课程融合的典范。这类“真题实做”项目不仅反哺课程内容,更推动《景观设计》等核心课程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该课程资源上线超星、粤课联盟等平台,访问量超13万,辐射效应显著。
UGS协同育人推进会
三、校企协同:把课堂搬进企业项目现场
如果说UGS协同解决了“为谁设计”的问题,那么校企协同则回答了“如何设计”的问题。学院与广州市建工设计院、广州市第二装修有限公司、广州永创设计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构建“企业群”支持系统。企业设计师走进课堂担任兼职教师,学生进入企业参与真实项目,从概念到落地,全程参与设计流程,开展项目式实践教学,提升了课程的挑战度,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客户需求、把握项目节奏、协同团队开展设计工作。近年来,学生参与完成教育类空间设计项目百余项,其中20余项方案被实际采用。
企业总建筑师为学生开设“智慧教育空间设计”讲座
四、成果显现:从课程到就业的全链条赋能
这一协同模式带来的不仅是教学方式的改变,更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满意度在2023年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中全校最高,就业竞争力显著增强,近年来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7%–100%,毕业生深受教育类设计企业欢迎。竞赛成果丰硕,学生获“挑战杯”省级银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铜奖等省级以上奖项超百项。教师教学能力突破,教学团队多次获全国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省级奖项,建成省级一流课程3门。
五、未来展望:协同育人的可复制路径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实践证明,协同育人不是资源的简单叠加,而是机制、课程、平台、评价的系统重构。通过UGS协同,课程内容更具教育使命感;通过校企协同,教学过程更具产业实效性。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四协同”机制,进一步推动“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三链融合,探索微专业、虚拟教研室、智慧工作室等新型教学组织模式,为地方院校开展新工科、新文科建设提供更多实践范例。
教育之道,在于赋能;课程之新,在于协同。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用六年时间,证明了一条属于师范院校的特色育人之路——既扎根教育,也拥抱产业,更面向未来。
通讯员:钟香炜、刘承恺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