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爆炸、数字通讯便捷的今天,一封手写家书显得尤为珍贵。而当这封家书承载着革命先辈的家国情怀与理想信念时,它便不再只是文字,而是跨越时空的精神火炬。2025年9月13日,羊城父母学堂“读红色家书 做家风传人”红色经典阅读主题活动,正是这样一场点燃火炬的仪式——让红色基因通过家书融入家风,让革命精神通过亲子共读代代相传。
一、红色家书: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红色家书是革命年代的特殊产物,是先辈们在战火纷飞中写下的情感与信念的见证。程雄“为伟大而生,光荣而死”的誓言,赵一曼对儿子“不忘母亲为国牺牲”的嘱托,赵云霄对女儿“知父母为何而死”的期望……这些文字背后,是个人命运与家国情怀的交织,是理想主义与人间亲情的碰撞。
活动中,中国关工委教育中心筑梦中国(广东)口才专委会主任、广东省红色文化研究会红色讲解团团长、“广州好人”荣誉获得者、羊城亲子阅读领读人、广州“美丽花城”巾帼志愿宣讲队队长、广州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亲子阅读服务队副队长、广州市儿童活动中心家庭教育讲师陈丽萍通过共读、解读、情景剧等形式,让这些文字从历史中走出,成为现代家庭可感、可知、可学的精神教材。这种创新式的红色教育,不仅打破了传统说教的枯燥,更让亲子家庭在沉浸式体验中完成了与历史的对话。
二、家风建设:从革命精神到日常实践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社会风气的基石。红色家书中蕴含的“忠诚、勇敢、奉献”“爱国、孝亲、勤俭、奋进”等品质,正是当代家庭亟需传承的价值导向。
活动通过“访谈革命后代”“亲子朗诵”“家风清单实践”等环节,将宏大的革命叙事转化为具体的家庭行为。杨殷烈士外孙女崔静薇的分享,让红色家风不再是书本上的概念,而是真实家庭中的生活准则;而“写现代家书”“制定家风清单”等课后任务,更将红色精神落地为日常实践。这种“从听到说、从学到做”的设计,体现了家庭教育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建构的进步。
三、亲子共读:教育方式的创新与升华
传统的家庭教育往往侧重于学业成绩与技能培养,而忽略了精神层面的共同成长。本次活动以“亲子共读”为核心,通过情景剧、诗歌朗诵、互动问答等形式,让家长与孩子成为学习的伙伴而非教育的对立面。
在共读红色家书的过程中,家长不再是知识的单向传授者,而是与孩子一起感受、思考、讨论的参与者。这种平等互动的方式,不仅加深了亲子关系,更让红色精神的传承自然而深刻。
四、评论:为什么我们需要这样的活动?
在物质丰富但精神焦虑的时代,许多家庭面临价值迷茫、教育功利化等问题。红色家书中所体现的理想信念、家国情怀、牺牲精神,恰恰是对当下消费主义、个人主义文化的一种平衡与修正。
更重要的是,这场活动不是简单的“历史回顾”,而是“现实回应”。它通过革命后代的真实讲述、道德模范的现场互动、亲子家庭的实践参与,让红色文化不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而是可延续、可转化、可应用的生活哲学。
结语
“红色家书”是一面镜子,照见过去,也映照未来。羊城父母学堂的这场活动,不仅是一次成功的家庭教育实践,更是一次文化传承的创新探索。它告诉我们:红色基因从未过时,关键是如何以当代人愿意接受的方式,让它重新活起来、传下去。
期待这样的活动不止于一场,而是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让红色家书的精神,真正成为每个家庭的传家宝。
【亲子家庭的感言】
参与完羊城父母学堂 “读红色家书 做家风传人” 主题活动,我的内心满是感动与震撼。
在亲子共读环节,那一句句饱含深情与信仰的文字,从家长和孩子们口中读出,满是对先辈的敬意。陈丽萍老师对家书背后故事的剖析,让我看到了革命先辈在国家与家庭间的艰难抉择和伟大情怀。
红色情景剧以杨殷烈士家书为原型,生动展现了他对女儿的牵挂和坚定信念,仿佛将我们带回到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崔静薇老师分享的家族故事,更是让红色家风变得鲜活可感。
这次活动,不仅是一场红色经典的阅读盛宴,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它提醒着我,要铭记先辈们的奉献,将红色家风融入日常生活,让红色基因在家庭中代代相传,永不停息。
梁子轩妈妈的感言
品读红色家书,字里行间满是革命先辈对家人的深情、对信仰的坚守。一封家书,不仅是纸短情长的牵挂,更是传递家国情怀、涵养优良家风的生动教材。
在活动中,从“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誓言里读懂了家风的真正内涵——它不应只是生活中的琐碎叮嘱,更应包含爱国、担当、勤俭、正直的精神传承。先辈们用热血与信念,将个人小家与国家大义紧密相连,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格局,为我们树立了最好的家风榜样。
今后,我会把红色家书中的精神融入日常,用先辈的品格教育子女、影响家人,让红色基因在家风传承中代代延续,让爱国爱家、向上向善的力量成为家庭最坚实的底色。
向丽颖妈妈的感言
何文秀家长刘少敏的活动感言:
参加羊城父母学堂的“读红色家书 做家风传人”主题活动,让我和孩子都经历了一次深刻的心灵洗礼。活动中,红色情景剧以杨殷烈士家书为原型,通过生动的演绎,让我们仿佛穿越时空,亲眼见证了杨殷烈士对女儿的深深牵挂和他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孩子参与的《红色家风,薪火相传》朗诵,更是让我看到了他成长中的另一面。她声情并茂的朗诵,不仅传达了红色家书中的精神内涵,也让我感受到了他内心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和敬仰。这次活动不仅增进了我们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更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红色教育的熏陶,对她的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何文秀的感言:
参加这次“读红色家书 做家风传人”的活动,我感到非常激动和自豪。在红色情景剧中,我仿佛看到了杨殷烈士在艰难岁月中依然坚持信念,用家书传递着对家人的爱和对革命的忠诚。而在朗诵《红色家风,薪火相传》时,我更是深刻体会到了红色家风的力量和传承的重要性。
通过这次活动,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红色历史的知识,还明白了作为新时代少年,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红色家风,让它在新的时代里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写给何文秀的红色家书
亲爱的孩子:
你好!
在参加完羊城父母学堂的“读红色家书 做家风传人”主题活动后,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那些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书写的家书,不仅是对家人的深情告白,更是对后人的殷切期望。
孩子,你知道吗?杨殷烈士在给女儿的家书中,字字句句都透露着对她的牵挂和期望。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这种精神,正是我们红色家风的核心所在。
作为你的父母,我们希望你能够铭记历史,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你要学会感恩,感恩那些为我们今天幸福生活付出生命的先烈们;你要学会担当,像杨殷烈士那样,无论面对什么困难和挑战,都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和理想。
孩子,红色家风是我们家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你成长道路上的指路明灯。希望你能将这份家风传承下去,让它在你的心中生根发芽,成为你人生道路上最坚实的力量。
愿你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永远爱你的爸爸妈妈
2025年9月14日
林钰欣家长感言:
参与完羊城父母学堂 “读红色家书 做家风传人” 主题活动,阅读红色经典,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我国革命历程的艰辛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成就。历史不容遗忘,吾辈更应自强。经典书籍不仅揭示了红色精神的内涵,还展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的精神。
在阅读过程中,我被许多英雄人物的事迹所感动,他们为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毫不犹豫地投身革命事业,不畏艰难,英勇斗争!
如今的我们站在这繁荣华夏大地之上,享受着革命先辈留给我们的美好和平。但历史永远不能抹去,革命永垂不朽!
林钰欣感言:感谢漫长久远的岁月,感谢历史的洪流。让我明白了少年之责任,只有好好学习,才能报效祖国!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传承红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拼搏而奋斗!
非常荣幸参加本次“读红色家书·做家风传人”活动,这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和情感教育。红色家书不仅是革命先辈家国情怀的真实记录,更是优良家风的精神载体。通过共读家书、聆听分享、参与红色家书朗诵,我们与孩子一起穿越时空,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和亲情的温度。这场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家风建设并非抽象说教,而是体现在日常的言传身教与共同实践中。它重新唤醒了我们对忠诚、奉献、勤俭与爱国等品质的珍视。感谢羊城父母学堂以如此生动的方式,让红色基因可感可学、融入生活,激励我们每一个家庭自觉成为良好家风的建设者和传承者。
活动参与者:赵敬、傅一诺感言
写给孩子的家书
亲爱的孩子傅一诺:
提笔写下这些文字时,爸爸妈妈心中涌动着无限的爱与期盼。我们何其有幸,生活在这个没有硝烟的和平年代,但你要永远记得,今天的岁月静好,是无数革命先辈以热血和生命换来的。他们在战火中写下的家书,不仅是写给亲人的牵挂,更是一颗颗赤子之心对祖国最深情的告白。
希望你常读这些家书,从中读懂什么叫信仰、什么叫担当。我们虽不再需要冲锋陷阵,但仍应把那份家国情怀融入平凡的生活——脚踏实地,不畏挫折,做一个正直、善良、有温度的人。好家风,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道理,它就藏在每一天的细节里:你认真写字的样子、你向老师问好的瞬间、你默默帮助同学的时刻,都是家风最美的注脚。
孩子,愿你始终不忘根本,常怀感恩。你的未来,不仅属于自己,也连接着祖国的明天。无论走向多远,都请记得你为什么出发,记得你身后这片英雄的土地和永不褪色的红色基因。
永远爱你的爸爸妈妈
2025年9月14日
在羊城父母学堂参与“读红色家书·做家风传人”活动,是一次难忘的精神洗礼。活动中,陈丽萍老师结合红色家书,深入浅出地讲解家庭教育和家风传承,为我们点亮了传承红色基因的明灯 。
崔静薇女士也来到了现场,她分享自己援疆37年的经历,说自己深受外公杨殷“要做一个为国为民的人”的信仰影响。她的讲述,让我看到了红色家风的强大力量。杨殷烈士虽已远去,但他的精神在崔静薇女士的生活中延续,激励着她在艰苦的边疆奉献青春。
这次活动,让我明白红色家风传承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要落实在日常生活里。往后我会像崔静薇女士传承先辈精神一样,把红色家风融入家庭生活,让它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指引。
王艺霏家长:郑秀梅
2025年9月14日
亲爱的孩子:
和你一起参加了羊城父母学堂的活动,我特别感慨。
听着大家读红色家书,了解到革命先辈们的故事,我深受触动。他们在那么艰难的岁月里,心里装着家,更装着国家。杨殷烈士对女儿的爱,还有他为革命的坚定,都让我敬佩。
孩子,我希望你能记住这些,珍惜现在的生活。要学习先辈们的担当,把红色家风记在心里,愿你眼里有光、心里有爱、快乐成长!日后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永远爱你的爸爸妈妈
2025年9月14日
今日荣幸参加广州羊城父母学堂,广州好人陈丽萍老师作为羊城亲子阅读领读人,给我们带来了一场生动的课程。课程包括深入阅读红色经典《红色家书》、红色情景剧《红色家书》、访谈先烈后人和合颂读文的形式呈现,每一环节都感受革命先烈对家国的忠诚与信仰,每一位参与者都是深情演绎,听者心潮澎湃,热泪盈眶。那一封封家书,不仅是纸墨遗存,更是先烈们用热血书写的忠诚与信仰。字里行间,是他们对家国的深沉挚爱,对理想的矢志不渝,其浩然之气,穿越时空,依然撼人心魄。杨殷等先烈的高洁品格与牺牲精神,通过家书得以具象,成为我们民族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肩负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这传承,在于将家书中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先烈的崇高理想激励自己,于日常点滴中践行责任担当,更在于将这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广为传颂,使其成为激励我们前行、滋养社会正气的不竭动力。
铭记,是最好的告慰;传承,是最有力的致敬。我们将接过这精神的火炬,在新征程上奋力奔跑,续写无愧于先烈、无愧于时代的新篇章。
活动参与者:陈璐、曾维朗感言
有幸参与9月13号“羊城父母学堂”的红色经典阅读活动,和孩子一同走进杨殷、崔静薇等革命先辈的故事,我深受触动。杨殷为革命事业奉献一生的忠诚,崔静薇坚守信仰、勇担使命的精神,不仅是历史的光辉印记,更是家风传承的宝贵财富。
结束后,孩子追问先辈们为何不怕困难,我趁机告诉他:“这就是信仰的力量,也是我们家要传承的‘底色’——正直、担当、有家国心。”这次活动让红色故事不再遥远,更让家风有了具体的精神坐标。未来,我会带着孩子多读红色经典,让优良家风在潜移默化中扎根,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活动参与者:妈妈田利平与孩子田近港感言
有幸与孩子一同参与“读红色家书 做家风传人”活动,这段亲子共学的时光,不仅为我们定格了温馨的记忆碎片,更带来了一场深刻的精神洗礼与情感共鸣,那份触动心底的温情与敬意,久久未曾消散。
活动中,陈老师对红色家书的分享格外动人。她的声音似一把时光钥匙,轻轻叩开历史的门扉,透过那些有温度的文字,我们仿佛穿越时空,看见革命先辈在烽火岁月里提笔的模样。字里行间既有对父母的愧疚、对妻儿的牵挂,更藏着“为家国计,虽死不悔”的坚定信念。这些家书没有激昂的口号,却以最真挚的情感,将宏大的家国大义与细腻的优良家风,转化为可触摸、可感知的温暖力量。
最让我感动的是与孩子共读左权将军写给母亲的家书,当烈士字迹随朗读音重焕温度,时光似被折叠——信中那句“我军在西北战场上,不仅取得了光荣的战绩,山西的民众,整个华北的民众,对我军极表好感,他们都唤着“八路军是我们的救星”。既藏着对母亲的牵挂,更满是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心。没有华丽辞藻,却让孩子真切感受到:将军对母亲的孝,是报喜不报忧的体谅;对家国的忠,是舍小家护大家的担当。她攥着我的手轻声说:“原来将军跟奶奶报平安时,还在想着保护大家和民众。”孩子眼中的崇敬与体谅,这让我明白:红色基因从不是尘封符号,而是能浸润心灵的精神火种。往后岁月,我愿以红色家书为灯,照亮孩子成长之路,让“爱家爱国、担当坚守”的家风,成为她生命中最珍贵、最坚实的底色。
——郑紫妤家长感言
通讯员:池朝兴
摄影:李杰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