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粤西地区学校美育工作推进情况及高校美育名师工作室建设成效,持续推动大中小学美育协同育人走深走实,广东省教育厅委托广州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组织专家调研组于11月6—7日赴湛江、茂名两地开展专题调研。专家调研组由广州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顺德职业技术大学等高校专家组成。本次调研围绕“高校—中小学—乡村”纵深链条,通过听取工作汇报、实地走访、课堂与活动观摩、座谈研讨等方式,系统梳理区域美育实践经验,推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广东美育工作范式。

11月6日上午,专家调研组赴湛江市岭南师范学院调研朱培科舞蹈美育名师工作室建设情况。工作室主持人朱培科教授作专题汇报,围绕“高校筑基—中小学开花—社会结果”的建设路径,重点展示在课程建构、教师培养、社团拓展、非遗传习、校园文化融入与示范辐射六个方面形成的“六维联动”美育生态。
调研组专家指出,工作室将“舞蹈”从展示型活动转化为可日常发生的身体表达,使美育真正融入进校园生活,形成了具有湛江辨识度的校园美育样态。朱培科教授“做了大量看不见但真正扎根的美育工作”,体现了长期坚守与育人情怀。专家们建议进一步加强案例提炼与范式固化,可从“活化—固化—数字化—协同化”四个层面推进整体提升,使湛江经验更具“可推广”价值。
会后,专家调研组前往遂城大成中学与遂城第十三小学现场考察,重点了解“校园集体舞、非遗人龙舞、课桌舞、手势舞、舞蹈日常化表达”等落地成效。调研发现,舞蹈美育在湛江中小学校园中已从“活动性展示”转变为“日常性表达”,呈现出“美育无处不在、人人可以参与、审美自然生长”的积极局面。

11月7日上午,专家调研组赴茂名市电白区黄阳小学、茂南区羊角镇竹营小学调研美育普及与教师发展情况。
黄阳小学校长廖江白介绍学校以“口琴”为校本美育载体的形成过程。口琴成本低、便携性强、入门门槛低,使学生能够“人人可学、班班可演”。学校以教师先学先教为抓手,逐步建立班级合奏、校园展示、市级展演相衔接的育人体系。在现场展示中,孩子们以全班口琴合奏呈现稳定气息、清澈音色与专注状态,凸显了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审美感知和艺术表达能力,形成了面向人人的常态化校园美育活动展演机制。

竹营小学校长布宇虹介绍学校从“引入资源”到“自主运作”的发展路径。在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美育浸润行动计划”支持下,学校通过“跟班—共教—独立实施”机制,逐步实现乡村美育教师能力提升和课程自主开展,形成古筝、舞狮、洪拳操等活动的系统化教学与展示体系。在调研现场,学生分别展示了古筝合奏、英歌舞与醒狮等节目,音乐、节奏、身体与精神气韵贯通一致,呈现出鲜活的审美表达与深层的文化认同。学生在市级、省级艺术展演中取得突破性成绩,推动美育从“引入资源”走向“内生发展”。
茂名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育局副局长刘广海从区域层面介绍茂名市“以活动为载体、以融合为路径、以团队为支撑”的美育推进体系,提出要推动美育建设向城乡全域、校校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11月7日下午,专家调研组前往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调研蒋快安省级美育名师工作室。工作室采用“1+1+7”资料呈现体系,系统展示三年来在课程建设、团队成长与乡村协同扶持中的实践路径。现场展播原创作品《广油你好》和“茂名市乡村美育教师合唱团”排演片段,并观摩《冼太军魂》课堂教学,体现高校力量向基层、向乡土、向课堂的持续动力。

通过两天的调研,专家们看到美育正在以不同方式在粤西生长:高校提供方向与方法,中小学在校园场景中让美育真正发生,乡村学校在本地文化中实现内生生长。顺德职业技术大学杨芹副教授指出,真正值得被看见的美育,不是表演出来的整齐与精彩,而是“孩子们身上有汗,眼里有光”的生命亮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王羊羊副教授强调,美育名师工作室应从“经验堆积”迈向“路径提炼”,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课程模型。广州大学刘瑾教授介绍了由广东省教育厅指导、广东省学生体育艺术联合会主办的“育芬芳”大中小学生美育成果交流活动,鼓励学校将鲜活的课堂场景与真实的学生作品带到更大的平台共享与传播。
专家调研组一致认为,下一阶段应着重推动“三个转化”:把专业优势转化为可教的课程、把文化资源转化为可用的校园场景、把理念愿景转化为可持续的学校美育工作机制。当美育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生、在时间中坚持、在生命中沉淀,教育才真正回到“育人”的本质。
以美化人,是为成长留温度;以美培元,是为未来蓄力量。那份力量不喧哗,却深沉;不迅速,却持久。它将继续在课堂、操场、乡村与生活中缓慢发生——在广东扎根,在粤西生长,并向更广阔的未来延展,为广东学校美育绘制更加绚丽的图景。
中国教育在线 林剑 通讯员 李恩卉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国教育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