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地中学“首吃螃蟹”实验初中小班化教学
http://guangdong.eol.cn/ 来源:羊城晚报-金羊网 作者: 2011-11-07 字体:大 中 小
本质追求:薄弱学校转型 满足生命需求
为何要搞小班化教学? 据介绍,长期以来花地中学基础设施薄弱,周边虽有康有为小学、芳村小学等当地比较有名的小学,但这些学校的好生源都通过推荐生、民校联考等方式流失,花地中学很难吸引优秀生源。2009 年开始,广州逐步推进“教育均衡”步伐,荔湾区教育局思考如何把基础设施薄弱的学校, 在短时间内形成优质学位。于是,花地中学作为薄弱学校的代表,在全省率先实验精品化小班化教学。
“我们这样是在满足学生的生命需求,学习是人的本能需求,孩子们也不想连学习本能都被压抑了, 但目前的教育方法并不符合他们的需求。”蔡铁山说自己有一套“怪论”:现在的老师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理由是要有人指道,没有人指的道是自以为是;要有人求业,没有人求的授是自作多情;要有人提惑,没有人提的解是自食其果。
据学校教学调查显示,100%的同学表示最喜欢老师引导下自主探讨和小组互助的教学方式,89%的学生对学校的学习生活感到快乐。“我们现在上课很开心,可以自由讨论,以前只能挺着腰板听课好苦闷。”初一五班曾巧仪说,学习很轻松,考试也很简单。
老师巫美娇也说,以前课堂上自己讲得很累,但台下的学生却昏昏欲睡,现在课堂上轻松很多,让学生自己来讲,效果比以前却好得多。据了解,在去年参加全市6 个区的联合质量检测中,荔湾区35 所中学,花地中学有两个课题实验班跃居全区第五名。
业内声音:灌输仍有积极作用 不能极端全盘否定
“基础教育看起来灌输的多,学生学起来辛苦,但是不能因为学生不喜欢,老师驾驭不了,就否定了‘灌输’具有的积极作用。无论是乘法口诀、唐诗宋词,还是地理历史知识,如果学生都是凭兴趣,不去记忆,那么所谓的自由、创新、开发其实只能是一种低水平的做法,难以真正进入知识的殿堂。”
“老师缺乏教育的气场,学生没有铁板钉钉的深刻教育,这样的互动就会流于表面。教育对社会起到的是构建金字塔的作用,如果忽视了基础的积累,只是一味迷信学生的开放天性和自由成长,最后可能就会误了学生。”
“由于对传统教育的不满,我们会很容易走到另外一个极端,那就是彻底的开放,以至于无法收敛。但是一个人能成才,在国际上得到承认,无不是通过扎扎实实的深刻教育养成的,为什么名校更能出人才,这是因为他们7 分扎实的教育,3 分天性的开发导致的,前者才是更有科学严谨性,有标准可比较的教育模式,如果反过来,变成三七分,那么也许能培养许多个性活泼的人才,但是未必能适应组织严密、知识严谨的现代社会的需求。”
“在课堂上,学生除了自由大胆,同时也要培育一种虔诚和沉思的习惯,作为老师,除了要欢天喜地地教育,同时也要能驾驭大家的思维去冲浪。毕竟学校不是幼儿园,不是游乐场,攀登知识的殿堂,是需要汗水和勤奋的,不能因为怕困难,而选择了逃避。”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