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玉林师范学院:党建引领暖童心,融合教育助成长
2025-07-16 10:57:00
玉林师范学院

  7月14日,玉林师范学院融合教育项目志愿服务团队赶赴玉林市星康语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开展融合教育志愿服务活动。此次活动以爱心赋能为支撑、以情感联结为纽带,为特殊儿童的成长注入新动能,彰显了高校志愿服务团队与特殊教育机构在协同推进社会文明进步中的重要价值。

  一、多维度探寻融合教育实施现状

  项目组师生先后到玉林童康中心、玉林市星康语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参观学习了特殊教育机构的各个教学设施设备,对特殊教育机构的设施和环境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和了解。并与玉林童康中心杜杰书记、玉林市星康语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刘良雯主任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围绕学生情况、师资配置、资源建设、管理机制、难点与需求等多个维度展开深入探究。刘良雯主任详细介绍了玉林市星康语儿童发展研究中心目前情况、机构融合教育发展的历程、机构开办的意义、开展融合教育的优势、教育成果提升的做法等方面,让师生们和志愿者进一步了解在推进融合教育过程中相关政策。师生志愿者还开展了问卷调查,为完善融合教育支持体系收集信息。

师生志愿者与机构负责人深入交流

  二、多形式开展融合教育活动

  随着轻快的音乐响起,志愿者用富有感染力的肢体动作,带领小朋友拍手、跺脚,沉浸在欢乐的节奏中,互动中建立初步情感联结,现场一片和谐。在制作手工诗词扇子环节,志愿者们先介绍古诗作品,和小朋友们一起朗诵古诗,小朋友们也纷纷进入状态,小耳朵仔细倾听着,小嘴巴大声读着。介绍完诗词之后,志愿者们拿出准备的手工材料,讲解古诗贴画的制作过程。小朋友们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将零件巧妙进行粘贴组合,将《悯农》《春晓》《游子吟》等一首首朗朗上口的经典古诗所描绘的场景用双手粘贴出来。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一首诗就是一幅画。传统文化与现代工艺的完美结合,使得诗词文化变得鲜活起来,小朋友在动手体验手工乐趣的同时也体会了中国古诗文化的魅力!创作结束后,小朋友们纷纷表示这扇子太漂亮了,要将这个扇子带回家给家人分享。小朋友们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充分发挥想象力,还用黏土创作出一个个充满创意的作品,提升了小朋友们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志愿者引导小朋友做手工诗词扇子

志愿者与小朋友开心合影

  三、多视角分享感悟与收获

  “作为大学生志愿者参与这次活动,我感受到奉献的快乐与责任,更让我自己以平等、包容的眼光看待生命的多样性。未来,我会继续投身志愿者服务活动,也希望更多人和我们一起,用行动传递温暖,让每个孩子都被世界温柔以待。”志愿者张欣悦说。

  “这些大学生志愿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志愿者的责任担当。希望我们能持续深化与大学生志愿团队的合作,创新服务模式,凝聚更多社会力量,共同为特殊儿童的成长保驾护航,推动特殊教育事业迈向新台阶。”星康语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刘主任说。

  “我喜欢这些大哥哥大姐姐和我们玩,想要他们以后再来。”一名小朋友说。

  此次活动,是高校师生助力融合教育的生动实践,生动诠释了立德树人的深刻内涵。当普通大学生朋友蹲下身与小朋友共做手工,当特殊儿童的笑容照亮了整个现场,教育已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成为触手可及的温暖。未来他们将继续用实际行动携手推进融合教育,在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光华。

志愿者团队合影

(实习编辑:何晓妍)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