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丹心秉师道 黔贵传薪火——贵州师范大学80年巡礼
2021-11-24 13:24:00
贵州师范大学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是一所与祖国同呼吸、与时代共命运的爱国大学!

  扎根黔中、铸魂育人!这是一所传承坚守师道、担当贵州教育振兴重任的大学!

  八十载弦歌不辍,八十年薪火相承。贵州师大不改初心,一页页写就了顶天立地大文章!贵州师大砥砺奋进,一步步续写着不负时代新篇章!


  流淌在骨血深处的家国情怀

  从诞生之日起,这所大学便以救国图存为己任,将家国情怀融入骨血深处。

  抗战期间,以王克仁为代表的一大批爱国仁人志士,为改变贵州中学师资力量匮乏之状况,积极筹设国立贵阳师范学院。194110月,国立贵阳师范学院成立。同时,将被誉为东方哥伦比亚大学的大夏大学的教育系四个年级学生整体并入国立贵阳师范学院。

  贵州师范大学的前身,正是国立贵阳师范学院,是当时全国8所国立师范学院之一。

  成立初期,一大批进步师生满怀爱国热情,为抗日救亡、争取民族独立而奔走疾呼,为培育人才、传播文明而呕心沥血,以微薄之力尽匹夫之责。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在学校团结进步师生,开展爱国民主运动、反饥饿运动,抵制反动当局的破坏行径,保护学校,迎接解放。19491115日,贵阳解放,贵阳师范学院成为当时省内唯一未受破坏的大学,完整地交到人民手中。

  新中国成立后,心系家国的广大师生艰苦奋斗、潜心办学,矢志不渝,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推进改革开放,一如既往地贡献力量。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危难之时显担当,贵州师范大学一大批师生志愿者挺身而出。他们有的在家乡冲上抗一线,主动参与排查、检测、代购、宣传等工作,在疫情阻击战中播撒爱心、传递温暖;有的发挥艺术才华,通过原创音乐、绘画、诗歌、网上居家体操教学等方式,激发人们坚定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有的值守心理热线,温馨抚慰,悉心疏导,为广大人民群众送上心灵防护的口罩;有的蹲守所驻乡村,昼夜不停地既抓生产又抓防控;学校向148名身在湖北的学子送上慰问信与医用口罩,向华中师大捐赠10万只口罩和其他防疫物资;学校利用超星移动教学平台坚持开展教学,20203月份在线教学活跃度排名全省第一。

  2021年,学校以传承红色基因、忠诚干净担当”“传承红色基因、潜心立德树人”“传承红色基因、感恩成长报国为主题,分类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师生员工赓续红色血脉、投身复兴伟业的感情、热情、激情。

  1941年以来,一代代贵师大人,从救亡图存的抗战年代到筚路蓝缕的建设时期,从踏浪前行的改革征程到扬帆逐梦的新时代,熔铸传承着爱国奉献敬业自强的大学精神,凝炼践行着慎思笃行、博学致新的校训,在担起立德树人根本使命、潜心办学育人中,传承弘扬着印刻在骨血深处的家国情怀。

  谱写在黉门内外的创业篇章

  国立贵阳师范学院创建伊始,校园占地仅10亩,校舍拥挤,条件十分简陋。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学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19528月,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司令员贺龙视察学校时指出:要发展国民教育,首先得抓住培养教师这个中心环节。共产党办大学,就是百年树人。贵阳山清水秀,要选个好地方,盖成新师院,扩大招生。按照贺老总指示,贵阳市政府划拨相宝山、思贤山一带作为贵阳师范学院的新院址。当年10月开工兴建,次年9月在新址开学,1956年新址建设工程基本完成,整个校园占地面积372亩。

  随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校园面积狭小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2004年,原贵州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并入学校,设置为白云校区;2011年花溪校区破土动工。2014年,学校主体迁入花溪校区。至此,贵州师范大学拥有校园总面积近3000亩,形成一校三区的校园格局。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国立贵阳师范学院刚成立时,仅设有教育、国文、英语、数学4个系和史地、理化两个专修科,全院仅有教师23人、学生182人。在一代代贵师大人的艰苦努力下,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学校发展进入快车道。1978年,第一届硕士研究生入学,开辟办学新层次;1985年,更名为贵州师范大学,翻开历史新一页;1996年,成为省属重点大学,彰显办学新实力;2003年,撤系建院,构建办学新格局;201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取得办学水平新突破;2015年,列入省部共建高校,迈上发展新台阶;2017年,成为全省唯一进入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的高校和国家级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迎来发展新机遇。

  目前,贵州师范大学的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11个学科门类。随着双一流建设的不断加强,学校逐步构建起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与乡村治理学科群”“喀斯特生态环境学科群”2个贵州省世界一流建设学科类学科(群)基于FAST的数据驱动及科学计算学科群”1个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I类学科(群);拥有地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心理学4个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以及中国语言文学、数学、教育学、生态学4个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建有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校现有86个本科专业,其中47个入选国家双万计划,包括2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还有7个全国高校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点、19个省级高校示范性本科专业(特色专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建校80年来,贵州师范大学已培养了30余万各类人才。他们中有受人尊敬的基础教育骨干、造诣精深的专家学者、鞠躬尽瘁的党政干部、贡献卓越的企业家以及技艺精湛的文体人才。这些莘莘学子如挺拔的香樟,在各自的岗位和事业上取得了骄人业绩,回眷母校、回报国家,为推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播撒在黔贵大地的教育种子

  师范乃教育之母。作为贵州省首家高等师范院校,新中国成立以来,贵州师范大学便义无反顾地担当起在黔贵大地传播教育薪火的历史重任。

  19587月,中共贵州省委决定在贵阳师范学院基础上重建贵州大学。当年920日,新成立的贵州大学开学典礼在贵阳师范学院校园内举行,当年招生721人,分别在贵阳师范学院对应的系和专业学习。19594月,贵州大学从贵阳师范学院分出迁往花溪,贵阳师范学院从257名教师中抽调110人予以支援。学校圆满完成了重建贵州大学的历史任务,为贵州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并形成了支持、帮助、团结兄弟院校,共同推进贵州教育发展的优良传统。

  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后,贵州省各地州市都举办了以贵阳师范学院冠名的师范专科班,培养了一大批中小学教师人才,也为贵州各地州孕育师范专科学校奠定基础。从1980年至1985年,各地州市的贵阳师范学院专科班相继转为独立设置的师范专科学校。

  2001年至2006年,贵州师范大学又以联合办学方式,帮助贵阳、铜仁、安顺、毕节、六盘水、黔东南、黔西南的7所师范专科学校相继升格为本科院校。

  2017年开始,贵州师大在国内率先以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方式,帮助兄弟院校转型发展,开展研究生教育。学校先后与铜仁学院(2017年)、贵州师范学院(2018年)、六盘水师范学院(2018年)、遵义师范学院(2018年)、凯里学院(2019年)、安顺学院(2019年)、兴义民族师范学院(2019年)、江苏省第二师范学院(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2020年)签署联合培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协议。2019年,学校获批国家级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学校在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上推出的共建共享新模式,教师教育新火花——贵州师范大学与地州高校联合培养教育硕士项目获高度肯定和好评,标志着学校联合培养教育硕士项目从区域特色发展走向全国先进教育模式推广。在学校助力下,2021年教育部学位授权审核结果公示,铜仁学院已经成功入列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名单。

  作为贵州省唯一开展职教领域研究生师资培养的高校,贵州师大近年来围绕贵州重点产业和乡村振兴战略,与省内近20所职业院校、12家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培养高素质职业教育师资,已招收职业技术教育硕士生150余人,为贵州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师资支持。

  学校吕传汉、汪秉彝教授领衔的教研团队,则通过四十年如一日的探索实践,在跨文化数学教学研究和中小学数学情景——问题教学研究上硕果累累,全国二十余个省市进行了推广,其成果总结中小学数学情景-问题教学三十年实践探索与理论建构2018年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如今,在贵州师范大学的支持帮助和示范引领下,黔中大地教育薪火日益兴旺,为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照亮着梦想之路。

  唱响哲社领域的学术声誉

  提升好、发挥好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优势,把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发展中国文化软实力、传播先进的科学理论、弘扬传承中华文化和先进文化作为重要任务,在助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中,贵州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效显著。

  2021619日,贵州师范大学与贵州省委宣传部等单位主办的第二届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贵阳论坛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精神研究学术研讨会举行,这是贵州师范大学发挥马克思主义学科优势,助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构建的点滴行动之一。早在2013年,贵州师范大学就成功获批立项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两个博士点结束了贵州文科博士点的历史。2019年,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

  目前,学校已经打造了一批集思想政治文化科学研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引领社会风尚的平台。如国家级的有全国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贵州蜡染,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贵州师范大学多民族文化融合与区域发展研究基地,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贵州师范大学中国东盟文化研究中心(培育),国家语委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贵州师范大学国家推普脱贫攻坚语言文字推广贵州基地等;省级的有文学·教育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贵州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喀斯特生态文明研究中心、贵州阳明文化研究院、廉政文化理论研究中心、瑞士研究中心等。

  在全省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方面独树一帜,充分表明了贵州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具有的显著优势。早在上世纪60年代,学校就开展了明文选注”“贵州史等科研工作。上世纪90年代,中国近代社会思潮(1840—1940”“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与方法”“中亚史研究等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时代,阳明文化与现代国家治理”“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研究获批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历代赋论整理研究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研究获批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人类文明史研究”“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体制改革研究”“‘中土故人的族群迁徙与中华文化认同的统合历程研究”“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中的族际和谐共生意识培育研究”“中国共产党提高网络意识形态治理能力研究”“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乡村社区治理新格局构建研究”“西南地区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构建研究”“疫情防控大思政课育人研究等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2017年以来,学校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贵州省社科规划项目、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获批立项数均位居全省第一位。

  把理论研究收获化为成果、把育人实践上升为推广项目,这是贵州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又一成就。据不完全统计,贵州师范大学已经出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前沿丛书14部、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基本经验研究丛书14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丛书13部、第一代领导集体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丛书13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丛书13部、《喀斯特生态文明研究》(一、二、三辑)和喀斯特生态文明研究丛书第一套(共5部)等著作。且有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实践育人共同体的构建——以深化彩虹工程为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三级众创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与实践等入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创作令人瞩目的优秀文化作品,进一步展现了贵州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神韵丰采。学校李俊教授搭档贵州省文联主席、省作协主席欧阳黔森创作的宏篇巨制《伟大的转折》,作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优秀电视剧首部展映剧目,2019826日起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段首播;学校与著名表演艺术家孙丽英等联手编排的经典民族歌剧《党的女儿》20199月在黔首演后,其片断于今年入选百年恰是风华正茂——贵州省高校喜迎建党百年艺术党课;由贵州师范大学和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联手打造的国内首个天眼题材大型舞台剧——《天眼之魂》在2019年面向全省高校公演以来,又于2020年作为中国科协、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联合开展的共和国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在全省高校进行巡演;学校师生合作创编演出的大型原创历史话剧《王阳明》,于2016年入选第五届中国校园戏剧节参演剧目,囊括该届戏剧节设立的全部两个奖项:优秀展演剧目校园戏剧之星,省内外多位知名专家对该剧给予充分肯定。

  根植在贵师心灵的使命担当

  立足贵州生态环境、人民生活生产实际,紧紧围绕贵州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助力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是80年来一代代贵州师大人以振兴国家和民族为己任、植根在心灵的使命担当,也正是贵州师大人在新时代以高质量发展服务四新”“四化的新担当!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担当绿水青山使命。

  学校熊康宁科研团队通过连续20多年的科研攻关,探索出石漠化综合治理的花江模式”“毕节模式”“清镇模式”“施秉模式,构建了石漠化综合治理与生态产业9种模式与衍生产业技术体系,为贵州治理石漠化这个生态癌症找到了方法。为全面开展以贵州高原为中心的南方8个省(区、市)451个县(市、区),尤其是贵州省78个县(市、区)同类环境石漠化综合防治提供了技术支撑、治理模式和示范样板。

  历时12年的努力,熊康宁科研团队还为中国南方喀斯特(一期、二期)和中国丹霞赤水”“中国贵州梵净山申遗项目提供科技支撑,使贵州荔波、施秉、赤水、梵净山成功入列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也使贵州成为我国世界自然遗产地最多的省份。

  学校周忠发团队在贵州省30余个县市和10余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应用推广县域/园区农业资源生态环境信息集成技术,攻关的喀斯特高原山区雷达遥感农情监测与识别关键技术填补了喀斯特山区的应用空白;开展的贵州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易地扶贫搬迁评估等,为贵州省国土空间利用和保护、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提供了决策依据与科技支撑。2018年,该团队获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学校李秋华科研团队围绕高原水库、河流的水体富营养化机制与环境效应、藻类群落演变机理、调控技术,通过10余年科研关攻,形成了一套外源控制-内源削减-群落调控综合集成技术体系,为水库河流水体富营养化综合防治与水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在贵州20余座水库推广运用,保障了贵州近500万人口的饮水安全。

  …………

  贵州师范大学,始终把担当绿水青山使命融入黔贵大地。

  助力脱贫攻坚战役,担当乡村振兴使命。

  以乙引教授领衔的团队与校外有关团队、企业合作,通过几十年努力,成功解决了石斛资源稀缺、种苗少、栽培难、提高石斛产量和品质等难题,为贵州省四大主要中药材的石斛产业化发展拓展出新路;在研发杜鹃花期延长技术和组培扦插育苗技术基础上,在百里杜鹃景区实现新增旅游收入5亿元、新增利润2.6亿元,杜鹃品种推广面积达万亩,带动农户2059户增收,实现精准脱贫1980户,让百里杜鹃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天然花园变为农民致富的宝藏。

  陈庆富团队则通过培育和审定荞麦新品种,培训农民和技术人员等,推广应用种植荞麦超过387万亩,总产值达13亿元(新增产值5.8亿元),助力约10万贫困户脱贫。

  贵州师大山地农机团队与相关单位合作,开发出适应贵州山地的履带式辣椒收获机,填补了山地辣椒采摘机械的空白,联合研制的4JZ-1.0A型辣椒收获机已在20219月第二届贵阳工业博览会展出。

  贵州师大有关科研团队还帮助石阡将当地特色农产品——“神仙豆腐(又称豆腐柴)走上市场,助力贵州藤茶产业化,推进贵州省茶叶全值化开发利用

  …………

  贵州师范大学,持续把担当乡村振兴的使命植入黔山秀水。

  助力大数据战略行动,担当信息技术革新使命。

  谢晓尧教授一直在科研战线上辛勤工作,2012年获得贵州省最高科学技术奖,其领衔的团队先后参与两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为FAST海量数据管理、数据综合分析与应用提供了重要保障,开发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分布式脉冲星搜索计算软件系统、脉冲星候选体筛选软件系统,协助国家天文台发现了120多个新的脉冲星,参与建设国家未来网络工程贵州主节点,为实时从贵阳向北京传输FAST数据提供了通信保障。

  谢晓尧团队为全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513个收费站通行费征收,提供收费标准,为23家联网高速公路运营单位拆分结算,提供基础拆分标准数据。目前共完成78条线路的联网收费费额计算工作,保障了贵州省通车里程7607公里的联网收费费额计算工作。2019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部署,谢晓尧领衔的重点实验室又投入大量人员,为贵州顺利实施省界虚拟收费站及通行费快速计算奠定的重要基础。实验室成立的精准扶贫第三方评估团队,出色完成了云南、安徽、河南、广西、湖南等省份的第三方评估工作,圆满地完成了国务院扶贫办交待的评估任务,一人获得国务院扶贫办表彰。实验室在代谢网络比对、代谢流组学的算法优化和工具发展上做出了世界一流的工作,成果发表在顶尖权威杂志上,形成了全球首个生物合成途径流量数据云平台CeCaFDB。实验室为贵州省百余家单位提供等级保护测评服务,为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等重大国际会议提供网络安全保障服务。

  如今,有关科研团队建成了贵州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数据分析平台、课堂教学行为分析平台和教学影像分析平台、茶树基因组数据库和荞麦及中草药的指纹图谱等等。开设人工智能华为创新实验班”“南仁东班,助力推进“5G+乡村教育等,助力大数据人才培养。

  …………



  贵州师范大学,不断把担当信息技术革新使命写入云上贵州。

  笃行师道芳菲八秩,奋进自强逐梦百年。不忘初心的贵师大人,正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开启新时代师范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为主题,朝着建设高水平师范大学目标阔步前行!砥砺奋进在新时代民族复兴康庄大道上的贵师大人,正以肩负时代重任行胜于言的自觉,凝智聚力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担当助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的新使命!贵州师范大学 朱健华 周成海 柯士雨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