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人文科技学院《应用统计学》课程教学团队以“数智驱动”破局传统教学困境,通过内容重构、AI全链赋能和多元评价改革进行教学创新。团队连续在2024年和2025年荣获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和二等奖,《应用统计学》课程成功获批为贵州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金课)。学生斩获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1项、统计建模大赛国家二等奖2项,省级以上奖项40余项。
图一 课程获2024年教创赛省级二等奖
图二 课程获批立项贵州省“金课”
图三 学生参加课程相关学科竞赛获奖
一、痛点突破:终结“学用脱节”僵局
课程团队调研发现,传统教学存在三大硬伤:一是内容陈旧脱节,章节割裂、案例脱离行业实际;二是能力培养缺失,教学过度侧重公式推导而轻视实战应用;三是评价方式单一,期末笔试占比过高,忽视了对数据分析全流程实践能力的考核。
二、创新路径:三阶跃升+AI全链赋能
内容重生,对接行业需求:课程打破原有零散章节壁垒,将概率推断、统计建模等12个模块重组为“数据获取→分析建模→智能决策”的完整能力链条,植入了50个源自真实行业场景的企业案例,每个案例均配备真实数据集和Python代码供学生实操。此外,课程新增了机器学习、可视化大屏等前沿智能分析模块,紧密贴合华为云、电商等企业的实际技术需求。
图四 实训基地展示
AI深度赋能教与学:引入“智慧学伴”AI智能体,辅助学生完成从“基础案例实操”到“实训基地真实项目”的三级进阶式学习。利用大语言模型分析学生作业、课堂讨论等过程性数据,为教学优化提供动态依据。更将课程思政巧妙融入技术应用,如在舆情分析案例中着重训练学生识别并勘误“AI幻觉”,强化数据伦理与科学精神。
图五 学习小组企业项目研讨
动态评价驱动能力成长:构建多维度的动态评价体系,降低期末笔试考核权重至50%,大幅提升小组项目(30%)和课堂实践(20%)的考核比重。将教学目标精准拆分为“知识探究-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个维度进行量化达成度评估。基于详实的学习目标达成度数据(如2023级平均达88.2%),形成“评价-反馈-优化”的教学闭环,持续推动课程改进。
三、成效显著:学生能力提升,成果辐射多领域
学生能力显著跃升:学生不仅在学科竞赛中取得历史性突破,更将知识转化为实战成果,发表了5篇核心期刊论文,高质量完成了“城市交通拥堵预测”“电商用户画像分析”等29项课题研究。
图六 学生课题数据大屏展示
创新模式彰显推广价值:课程团队精炼地总结了课程
建设成功的关键:“用企业案例重塑内容,用AI工具解放重复劳动,用动态评价指挥教学”。这一理念下形成的“案例库+实训基地”创新模式,已成功复制到新开设的数据分析微专业教学中,为解决应用型课程普遍存在的“学用脱节”痛点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为深化产教融合探索了新路径。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