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国家“健康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加强贵州医科大学与贵州中医药大学时珍学院青年学生的交流互助,践行医学初心,服务基层健康,近日,由校团委、校研究生会联合贵州中医药大学时珍学院组建的“精医厚德 健康守望”实践队赴修文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一、座谈交流谋发展 深化校院合作,共探基层医疗
在修文县人民医院,实践团队与团修文县委,医院领导、骨干医师召开专题座谈会,会议由修文县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冯煜麟主持,团修文县委书记胡文馨致欢迎词,修文县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传武介绍医院现状,并简述对于重点学科帮扶、科研项目等相关方面的合作意向,实践团队与县医院就基层医疗现状、人才需求痛点、中西医协作模式优化等议题展开深度研讨。实践队成员博士研究生赵智亨、余琦分别以《急性缺血性卒中诊疗规范》《泌尿系统常见疾病的诊疗规范》为题作专题交流分享。
二、时珍同行启新思 共商育人模式,同育时代新人
实践团队来到贵州中医药大学时珍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参观并开展座谈交流活动,在时珍学院团委书记石江梅及辅导员老师们的带领下,走访参观校园,深入了解其发展历程、教学成果、学生培养及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等情况,围绕临床实践能力提升、人文素养培育、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中西医结合诊疗优势等主题展开热烈交流。
三、阳明心学润医德 体悟知行合一,铸就仁心仁术
实践团队赴中国阳明文化园开展文化研学。在“龙场悟道”之地,沉浸式感悟王阳明先生“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心学精髓。团队成员深刻探讨了心学智慧与“大医精诚”职业精神的内在联系,在“何陋轩”、“君子亭”等遗迹前驻足沉思,感悟其身处逆境仍心怀天下、躬行实践的精神风骨。
四、义诊科普惠民生 仁心仁术惠乡梓,健康服务暖民心
实践团队联合修文县人民医院在修文县小箐镇街道开展义诊科普活动。现场提供健康咨询、血压血糖检测、常见病诊疗建议、中医体质辨识及健康科普宣教,涵盖内科、骨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儿科、口腔科等多个专业,为前来就诊的群众提供免费健康检查、诊断咨询等服务,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并给予合理的治疗建议。义诊惠及群众近两百余人次,发放健康科普资料200余份,尤其针对老年慢性病、季节性多发病提供了个性化防治方案,将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送到乡亲“家门口”。随后,实践团队一行到小箐镇卫生院,在主管医生的陪同带领下,深入病房,了解基层乡镇医院患者的病情及康复治疗情况,切身领悟基层健康守护者的坚韧与新时代医者的责任。
五、索桥追思砺担当 铭记渡口精神,勇担时代使命
在修文县谷堡镇红色基地索桥古渡,这座横跨猫跳河的黔中咽喉,曾是川盐入黔的茶马古道要冲,更在1936年见证红二军团强渡猫跳河的壮举。实践队成员聆听索桥村支书王庆文讲述邹正扬给红军队伍送回白马、八大公建桥等不畏艰险、开拓奋进的感人故事。实践队员与王庆文支书交流,深刻体悟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进一步坚定了扎根基层、服务人民健康、助力乡村振兴的青春志向。
六、产业调研助振兴 探访猕园金果,赋能健康乡村
实践队深入修文县谷堡镇平滩村特色猕猴桃产业万亩示范基地进行实地调研。在平滩村支书黄良华的带领下,参观标准化种植园,详细了解猕猴桃产业在种植技术、科技兴农、品牌打造及市场前景等方面情况,同时调研产业对当地村民就业增收、医疗保障水平提升、健康环境改善的带动效应。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行程紧凑、内容丰富,也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和一次深刻的初心淬炼。实践队员将牢记“知行合一”的实践真谛与“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誓言,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积极传播健康知识,弘扬医学人文精神,以青春之力助推健康中国建设,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