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推动教学素材从书本走向实践,8月6日至7日,贵阳人文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周剑云带队,学院思政课骨干教师一行前往贵州省安顺市狗场屯,开展为期两天的“经济与文化相互促进,引导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专题调研,旨在深入挖掘乡村经济文化协同发展的历史脉络与鲜活经验,为思政课堂注入鲜活素材,助力乡村振兴。
调研团队合影留念
8月6日上午,调研团队与狗场屯村领导、“两委”成员、村中长者举行座谈。周剑云院长阐明本次调研聚焦“经济文化互促、探索乡村多元发展路径”的主旨。与会人员详细介绍了狗场屯经济形态的演变历程、文化传统的保护传承情况,以及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的实践探索与面临的挑战,全面勾勒出村庄发展的立体图景。
调研座谈会现场
8月6日下午,在村民的引导下,教师们深入村落实地踏勘,细致考察特色民居建筑、传统生产生活设施等物质载体,切身感知其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调研过程中,“文化资源如何转化为经济价值”“传统风貌如何在发展中实现焕新”等核心问题,在现实场景中更显具体,引发调研团队的深入思考。
8月7日,调研团队聚焦不同代际群体,选取10名青年、中年、老年代表村民开展深度访谈。针对青年群体,重点探讨其创业意愿、新兴业态参与度及对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态度;与中年群体深入交流家庭生计模式、特色产业发展建议及公共文化需求;对老年群体则侧重倾听其见证的经济文化变迁史、传统技艺坚守情况及对村庄未来发展的期望。不同代际的声音相互交织,清晰呈现了狗场屯经济文化互动共生的实际图景与现实诉求,为提炼地方实践经验奠定了坚实基础。
调研访谈现场
此次安顺狗场屯调研,是贵阳人文科技学院推动思政课教师“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具体实践。从田间地头、农家院落采集的鲜活素材,将成为思政课堂生动有力的教学案例。同时,调研形成的关于经济文化互促、推动乡村特色多元发展的思考与建议,将通过适当渠道反馈当地,为狗场屯及更广范围的乡村振兴贡献高校智慧。
学校将持续深化此类实践活动,鼓励教师深耕社会沃土,紧密连接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在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不断提升育人本领,彰显高校的责任与担当。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