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银龄皓齿,“村”齿相依 ——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学子赴滇南乡村调研酸食文化与老年牙周健康
2025-08-19 17:03:00
遵义医科大学
  2025年7月30日至8月5日,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口腔医学系"银龄皓齿"先锋队联合云南省建水县西庄镇政府、共青团建水县委、红河州中医院及西庄镇卫生院,深入建水县西庄镇荒地村等地,开展为期7天的“关爱银龄 健康守护"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是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践,通过“实地调研+宣教科普+文化溯源”三位一体的全新模式,探索民族地区健康扶贫新路径。
义诊服务暖人心 健康科普惠民生
  在西庄镇卫生院门口,先锋队搭建起口腔知识临时宣教点。口腔医学专业的队员运用专业知识为老人们进行视诊和口腔宣教科普,发现近八成老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牙周问题。针对当地老年人普遍存在的"牙疼不是病"的错误观念,队员们通过牙齿模型演示、宣传手册讲解等方式,系统普及口腔健康知识。特别针对当地喜食酸石榴、酸腌菜的饮食习惯,重点讲解酸性食物对牙釉质的腐蚀作用及科学防护措施。
图为先锋队队员讲解牙线使用方法。郑雅萍 供图
精准调研探病因 数据支撑助决策
  调研工作采取"问卷+访谈+视诊"相结合的方式。队员们克服语言障碍,用当地方言与老人深入交流。调研数据显示:一半以上的老人每天食用酸食2次以上;超六成老人从未接受过口腔检查;仅有三成老人掌握正确刷牙方法。这些数据不仅揭示了当地口腔健康问题的严重性,也为政府部门制定健康扶贫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图为先锋队员进行方言访谈并收集问卷数据。尹博雅 供图
文化溯源寻根本 健康扶贫新思路
  先锋队深入调研当地饮食文化,走访了建水西门豆腐工坊和酸汤萝卜制作工坊。通过实地考察发现,酸食文化在当地已有数百年历史,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于这一发现,团队提出"文化保护+健康改良"的创新思路:既尊重传统饮食文化,又通过科学方法降低健康风险,如建议控制酸食摄入频率、餐后及时漱口等。
图为当地豆腐工坊制作酸浆豆腐。陈诺 供图
青春力量助振兴 健康中国新实践
  此次活动是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通过专业服务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既解决了当地群众的实际健康问题,又为民族地区健康扶贫探索出新模式。带队教师表示,这种"医疗帮扶+文化保护+科研创新"的工作模式,为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未来,“银龄皓齿”先锋队将继续深化与当地合作,建立长效帮扶机制,定期开展口腔健康服务,同时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学术论文和政策建议,为提升民族地区群众健康水平贡献青春智慧。
图为先锋队成员与当地老人、工作人员在荒地村合影留念。郑雅萍 供图
  (通讯员 杨雅兰)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