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贵阳人文科技学院凤友校长沙龙第八期|启程与深耕——从适应大学到规划人生
2025-10-21 16:35:00
贵阳人文科技学院

  金秋十月,书香满园,贵阳人文科技学院第八期凤友校长沙龙如期举行。2025级新生与校长面对面围绕适应大学生活与人生规划展开深度对话,开启新生大学生涯的重要一课。

沙龙主讲人:贵阳人文科技学院校长 王凤友教授

贵阳人文科技学院常务副校长黄玮主持沙龙

凤友校长沙龙第八期现场

  10月16日,凤友校长沙龙第八期2025级新生专场在花溪校区举行,本次沙龙以“启程与深耕——从适应大学到规划人生”为主题,旨在搭建2025级新生与校领导的对话平台,助力新生顺利开启大学生涯。

  沙龙由常务副校长黄玮主持。

深度对话 共探育人路径

  2025级新生围绕大学学习规划、校园生活、职业发展、科技趋势、文化传承等话题,与凤友校长展开探讨。

  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2025级物联网工程专业 陈祥鹏: 面对当下日益升温的“考研热”“考公热”“留学热”,不少同学在选择未来路径时感到迷茫,我们该如何避免陷入“为考研而考研”“为考公而考公”的被动局面?  

  凤友校长:大学阶段关键是自律,要把碎片化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既要多读书、读好书,扎实专业积累、拓宽认知视野,更要树立清晰的理想与志向

  若立志深耕科研,就要建立自信、立下目标并付诸行动。提前了解专业方向与学术前沿,理工类重点打牢数学和外语基础,文科类则强化英语能力提高。若倾向考公,除知识储备外,还需提升人际沟通等综合能力。无论大家选择深耕学术,还是考研,或是直接就业,学校始终以匠心育人,助力每一位学子全面发展、成长成才,在逐梦路上稳步前行

  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2025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兰诗钦: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专业持续演进,学校与企业未来在课程研发、师资建设上有何合作规划?这些规划对我们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有哪些积极影响?

  黄玮常务副校长: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是一个年轻的学院,随着时代发展需求,孕育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等特色专业。针对工科学生,我们更注重实践实训,学院与慧科教育科技集团等科创教育企业,一同构建了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习实训于一体的校企合作体系,同时采用PBL“项目驱动”实践教学模式,以真实企业项目辅助教育教学。

  近年来,我们大力引进了一批高学历实战型企业导师,指导学生们在物联网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VR实验室等师生共享实验室合作开展实训项目。在全国大学生数据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竞赛等国家级学科竞赛中,贵阳人文科技学院师生获得了很好的成绩,未来也期待更多同学的加入,在实践中锤炼过硬本领。

沙龙现场氛围热烈,同学们积极提问互动

  文化旅游与区域发展学院2025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王甜甜:作为非遗专业的学生,我想请教凤友校长,我们如何让更多人了解并参与非遗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进一步夯实大众的文化自信?

  凤友校长:非遗的核心生命力,正在于“传承”与“发展”的共生。贵州的蜡染、苗绣、马尾绣这些古老技艺传承到新的时代,是能够融入现代生活、满足人类新的发展需求的文化瑰宝——蜡染纹样可以设计成文创产品、苗绣元素可以融入服饰穿搭。这样既保留文化根脉,又契合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物质与精神追求

  随着全社会对文化认同的重视,非遗绝不会消失,反而会获得更多关注。我们非遗专业的同学,要沉下心学好专业基础,更要敢于创新、勇于传播,在守护文化根魂的同时,为我们的文化自信注入鲜活力量。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25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孟佳睿:人工智能时代,大学生应如何运用AI?如何克服焦虑与内耗?

  凤友校长大学是为自己“充电”的黄金阶段,核心就是打牢专业基础,为未来积攒足够能量。不用陷入过多焦虑与内耗,要沉下心来专注深耕。比如,今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得主坂口志文教授,一生认真做好一件研究工作,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AI时代对每个人都是新事物、新挑战,但人类始终保有学习能力以及不可替代的原生创造力,我们要主动掌握AI、成为AI的主人,用专业能力驾驭技术,把自己打造成AI时代的“CPU”,让AI成为放大自身创作价值的有力工具。

同学们积极参与互动

手书寄语 传递殷切期许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沙龙上,凤友校长亲笔手书寄语赠予2025级新生,期望大家永葆不服输的韧劲和对未知的好奇,珍惜宝贵的大学时光,孜孜以求、笃行致远。在专业领域深耕细研,在挫折中积累奋进力量,成长为既有过硬本领,又有深厚情怀的时代新人。

王凤友校长向同学们赠予新生寄语

王凤友校长手书寄语

  学子感言 坚定逐梦初心

  凤友校长沙龙,校长与学生面对面交谈讨论,让同学们感受到学校对新生成长的关怀与重视,激励大家在大学期间努力提升自我,积极投身实践。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良多,积极分享收获与感悟。

  2025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孟佳睿:通过参加此次凤友校长沙龙,我深刻认识到大学是人生新征程的启程点,更是专业深耕的蓄力期,只有筑牢专业基础、探索兴趣方向,将每一次阅读、每一篇练笔都视作深耕的土壤,才能让大学这趟“启程之旅”最终驶向清晰的人生航向,成长为能在文学领域扎根并发光的追梦者。

  2025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平大将:凤友校长的话,让我更加明白自律与坚持的重要性,让我有了更大的信心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未来将在大学期间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完善自我。

  2025级物联网工程专业陈祥鹏:未来是在实践中走出来的,只有将自身兴趣与能力相结合,才能在实践中找到目标,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不盲从、敢担当的中国青年。

  2025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兰诗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与两位校长的对话,我认识到我们不能局限于书本知识,还要多参与实践锻炼。学校强化校企合作,为我们提供了高质量的实习实训平台,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我会积极参与项目实践,在实践中磨砺本领。

  2025级物联网工程专业路欢:聆听凤友校长的讲话,我心中的焦虑缓解了许多,我明白了迷茫是个人成长的正常过程。面对困境,应先打好专业基础、明确发展方向,主动利用学校资源、多参与实践,用行动对抗不确定性,让专业的广度成为探索的力量,这样才能行稳致远。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