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智领未来-融合AI的教育创新与管理变革”论坛在贵州大学成功举办
2025-11-18 14:13:00
中国教育在线

  11月17日,由中国上海交通大学与贵州大学联合主办,集思未来高等研究院承办,南京大学苏州创新研究院协办的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智领未来-融合AI的教育创新与管理变革”论坛在贵州大学举行。论坛汇聚了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教育管理者及业界代表,围绕人工智能驱动下的教育创新、管理模式变革、跨学科人才培养及产学研协同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对话,共同探索“人工智能+教育”的未来图景,为中国与东盟地区的教育合作与发展注入新动能。

开幕致辞:凝聚共识,共绘智慧教育蓝图

  论坛伊始,贵州大学副校长王锦荣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辞。他回顾了贵州大学在抢抓数字经济机遇、推动AI与教育深度融合方面的实践,包括在本科培养方案中增设数字化与AI相关课程,依托省级平台开展核心技术攻关等。他强调,本次论坛是响应时代号召、深化区域合作的重要举措,期望通过交流互鉴,让青年学子成为技术革新与文明互鉴的桥梁。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组委会原执行秘书长刘宝利在致辞中回顾了交流周18年来的发展历程,高度评价了贵州大学作为发起者和中坚力量所做出的贡献。他指出,人工智能正深刻重塑全球教育生态,本次论坛聚焦AI教育创新与管理变革,既延续了交流周的核心精神,也是对智能时代教育变革的积极回应。他期待通过各方强强联合,推动中国-东盟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写下更精彩的篇章。

  集思未来高等研究院院长助理侯亚岚女士代表承办方对与会嘉宾表示欢迎,她表示,研究院致力于搭建高水准的国际化交流平台,推动前沿教育理念与技术的融合落地。

主题分享:前沿洞察与实践探索交织

  在主题分享环节,四位海内外专家从不同维度分享了精彩见解。

  剑桥大学教育学院教授Prof.Rupert Wegerif以《Dialogic Intelligence: An educational response to the challenge of A》为题,深刻剖析了生成式AI对传统教育评估体系及人才目标的冲击。他提出,教育应超越知识传授,转向培养学生的“对话智能”——在多元视角碰撞中生成意义、提出并解决问题的智慧。他强调了将AI与辩证教育法结合的重要性,通过质疑、挑战与探索,构建以发展对话智能为核心的新教育生态。

  贵州大学教务处处长赵津以《数智赋能教育变革的贵大思考与实践》为题,系统介绍了该校在AI赋能教育方面的体系化探索。面对人才需求的结构性变化与AI的“双刃剑”效应,贵州大学重点围绕教师发展、课程建设、学科融合与教育评价四方面构建智能教育生态。具体举措包括将教学技术纳入职称评审、全面开设AI通识与专业课程、搭建学科交叉引擎与AI教学平台、利用AI进行无介入教学评价分析等,旨在培养复合型人才,服务区域发展战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蔡一夫分享了《智能时代青年科学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他系统介绍了中科大通过独具特色的聘期制师资队伍建设,成功构建人才“正金字塔”储备,支撑学校高水平发展的经验。结合AI时代背景,他提出人才工作应“以德为先”、珍惜青年时光、坚守长期主义、以平常心看待人才起伏,并强调尽管AI可辅助人才识别,但核心仍是“以人为本”,建立良好的“伯乐体制”。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张执南在《AI+HI赋能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报告中指出,AI是实现教育理想的新力量,而非目的。他以上海交大的实践为例,介绍了“AI+人类智慧”育人模式,包括知识融合与技术延伸双路径推进,建设人工智能学院与微专业,压缩学分以鼓励自主学习等。他强调,AI难以替代专业领域的独特创造性与伦理判断,教育需坚守诚信底线,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整合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每位师生在AI时代找准自身价值定位。

  本次论坛作为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核心项目,不仅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最新成果与前瞻思考,更强化了各方在智慧教育领域共享经验、共谋发展的合作意愿。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面对AI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智慧引领、伦理护航,共同推动教育体系的结构性变革与创新实践。论坛的成功举办,为构建更加开放、包容、智能的区域教育共同体注入了强劲动力,必将助力中国与东盟各国在“人工智能+教育”的浪潮中携手前行,智领未来。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1100738600 2025-10-09 17:14
中国教育在线 2025-07-16 1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