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贵州省首届黔菜制作职业技能竞赛在毕节职业技术学院举办。本次赛事对标国家职业技能等级三级标准,旨在挖掘黔菜烹饪人才、弘扬贵州饮食文化,吸引了来自全省9个市(州)职业院校的24名优秀选手参赛。比赛由1名裁判长统筹裁决、1名裁判助理全程协管,17名专业裁判员依据国家标准严格评分,确保赛事公平公正。
以刀为笔 以食为艺
竞赛设置冷拼雕刻、热菜制作两大核心模块。在“模块A1(规定刀工与雕刻)”中,选手需以单个400克土豆为原料,抽取银针丝或火柴棍丝的切割,成型率需达70%以上;雕刻环节则需在25分钟内完成牡丹花或月季花的立体雕刻,考验选手的精准度与艺术表现力。“模块A2(拼盘)”重点考察选手的设计能力,要求作品融入贵州风土人情元素,展现黔地文化特色。
作品展示
神秘食材激发创意 本土风味引领创新
热菜制作环节亮点纷呈。“模块B1(神秘热菜)”以毕节地区特色食材为命题,威宁土豆、威宁火腿、毕节香猪肉、织金麦子酱等本土原料提前7天公布清单,选手需从中选择搭配创作,既考验选手临场应变能力,也为推广黔菜食材提供了平台。“模块B2(自选菜)”则要求选手使用贵州原生态食材自由发挥,鼓励融合传统黔菜技法与西式烹饪、中式面点等多元手法,涌现出一批兼具传统韵味与现代创意的精品菜肴。
热菜成品展示
以赛促技 擦亮黔菜名片
赛事总裁判长表示,本届竞赛不仅关注选手的烹饪基本功,更注重职业素养、食品安全控制及标准化流程管理能力。参赛选手需从食材选择、食谱制定到烹饪过程全程把控,展现高效的时间管理与卫生规范意识。
裁判长接受采访
比赛现场
本次竞赛通过“技艺比拼+文化融合”的模式,既为行业选拔了高技能人才,也为黔菜创新提供了新思路。未来,贵州将持续推动黔菜技艺传承与产业升级,助力“生态黔菜”品牌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此次赛事不仅是一场技艺的较量,更是一次贵州饮食文化的深度展示,为黔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活力。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