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至7月8日,学校基础教学部三下乡团队积极响应号召,奔赴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卫城镇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围绕推广普通话、帮扶贫困儿童、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展开,为乡村发展注入青春活力。
活动现场
推普进校,沟通无界。推广普通话是本次实践活动的重要任务之一。实践团队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普通话的宣传推广活动。队员们进入卫城小学,与同学们亲切交流,通过在班级内发放宣传手册、开展以“童语同音,筑梦未来”为主题的宣传教育等形式,了解他们普通话的使用情况。此次活动,让同学们意识到了学好普通话能更好地与外界沟通,为学习和生活带来诸多便利。
课堂授课,启迪智慧。实践团队走进当地小学课堂,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堂生动有趣的课程。队员们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语文课上,通过普通话朗读、故事讲解等方式,锻炼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孩子们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脸上洋溢着求知的渴望和喜悦。
活动现场
调研入户,温暖童心。为了更深入了解乡村普通话普及现状以及贫困儿童的情况,团队成员分组进入卫城镇西门村和南门村50余户村民家中,开展了村民们普通话使用情况的走访调研。了解每个家庭的语言使用情况以及对普通话的认知程度等信息。走访过程中,村民们热情配合,积极参与交流。在调研贫困儿童时,队员们详细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状况,为他们送去了学习和生活用品,鼓励他们努力学习。
手工制作,创意飞扬。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团队组织了手工制作活动。队员们准备了各种材料,如褶皱纸、漆扇、扭扭棒等,教孩子们制作手工艺品。在制作过程中,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制作出了一个个精美的作品。手工制作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体验到了创作的乐趣,还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活动现场
文艺晚会,绽放光彩。活动的最后,一场精彩纷呈的文艺表演晚会在广场举行。实践团队所有成员和当地的居民,共同跳起了广场舞,唱起了动听的歌声,队员们在精彩的表演中,传递着对乡村的关爱和祝福。晚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增进了实践团队与村民之间的感情,让卫城的夜晚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队用实际行动为乡村发展贡献了力量。通过推广普通话、帮扶贫困儿童、开展文化教育活动等,为乡村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活力。团队成员也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增长了才干,深刻体会到了社会责任和使命。未来,他们将继续关注乡村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的青春智慧和力量。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