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的脚步,踏入乡土大地
村落烟火升腾,山河舒展新意
青春身影穿梭,探访风景奥秘
希望与热忱交织,开启了别样之旅……
01.对话村干,聆听乡声
三下乡途中,我们来到大冲村采访黄书记,探寻村子的发展密码。黄书记笑着介绍,村里虽以布依族为主,却也聚居着苗族、仡佬族等同胞,多元民族文化在此交融成独特风情。比如每到民族节日,各族的村民都会欢聚一堂,互相学习刺绣、蜡染等传统技艺,其乐融融。
“咱村最大的本钱就是这山水!”他指着窗外郁郁葱葱的茂林、潺潺流淌的溪流说道。村民们看准丰富的自然资源,通过合作的方式,大力发展农家乐和民宿产业。他们将田间新鲜采摘的野菜做成特色菜肴,把山间甘洌的清泉引入院落,把普通的农家小院打造成充满诗意的“田园会客厅”,让每一处角落都彰显着乡土智慧。从充满民族特色的院落布置,到原汁原味的农家菜,既让远道而来的游客感受到浓浓的乡愁,也为村民开辟了增收致富的新道路。过去一年里,村里农家乐数量从40家增长到85家,村民人均年收入提升了近2万元,日子越过越红火。
采访甜品店老板时,她笑着分享自己的理念:“想把课堂搬进大自然,让孩子们亲近食材本身。”她坚持引进无添加的健康原料,做甜品从不用多余的糖分和添加剂。
“小朋友爱吃甜,但得让他们知道健康的甜味是什么样的。”她常带孩子们去郊外认识蔬果生长,“上周有个孩子发现草莓花是白色的,惊讶得直拍手。”回店后,大家一起动手做简单甜点,孩子们总是抢着挤新鲜柠檬汁。
“以身作则很重要,让他们尝到新鲜食材的本味,自然会慢慢爱上绿色食品。”她拿起一块刚做好的水果挞,“你看,不加多余糖分,水果本身的甜就够了。”这份藏在香甜里的用心,格外动人。
02.实践聚力大冲刺
采访组的成员们深入了解大冲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这里是文化传承与交流的核心场所,定期开展民族文化研习活动,邀请非遗传承人传授布依族蜡染、苗族刺绣技艺,让古老手艺在年轻人手中延续。
同时,实践所还是村民提升自我的充电站,举办农技培训,分享种植、养殖新方法;开展科普讲座,传播科学知识。到了节假日,文艺汇演、民俗活动热闹非凡,凝聚着乡村向心力,焕发着乡村新活力。
03.入户走访唠家常
时过下午,阳光斜斜地漫过屋檐,成员走进村民家中,一边宣传三下乡文化知识,一边和村民唠起家常。遇到正在打菜籽的大娘,大家围上前请教:“大娘,这菜籽咋变成菜油呀?”大娘笑着铺开菜籽,细细讲起晾晒、压榨、过滤的步骤,手上的活儿没停,话里满是生活智慧。成员们听得认真,时不时搭把手,院子里满是欢声笑语,知识在闲聊中传递,情谊在互动中升温。
04.真情驻守乡村
三下乡的日子转瞬即逝,却在心头刻下深深印记。走访农户听家常,镜头捕捉乡村美景宣传家乡,与村民的每一次交谈都满是真诚。快门里藏着田野的风、老屋的暖,也藏着我们对乡村的新认知。我们带着热忱而来,载着情谊与故事而归,更读懂了乡村的美好与期盼。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