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数智红山先锋队井冈山研学沉浸式“大思政课”
8月28日,初秋的井冈群山云蒸霞蔚,翠竹苍松间回荡着铿锵誓言。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数智红山先锋队”一行11人在井冈山革命教育基地,开启为期9天的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第九期)。哈尔滨工业大学等来自全国45所高校的51支实践团队600余名师生同期参加,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在革命摇篮实地共同上好沉浸式“大思政课”。

开营仪式:以青春之名,赴时代之约
上午8时30分,开营仪式在基地广场举行。伴随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全体队员齐唱国歌。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中心党委书记王强为实践团授旗,并以《井冈山斗争与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为题作首场报告。
“1927年,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挺进井冈山,平均年龄不到25岁;今天,在座的你们同样风华正茂。”王强用一组组数据、一幅幅老照片,将那段烽火岁月娓娓道来。他说,井冈山精神的核心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希望同学们把红色基因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现场掌声经久不息。数智红山先锋队队长、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李慧表示:“我们将把课堂搬到旧址,把论文写在大地,用数字技术为红色文化注入青春能量。”
现场教学:在历史褶皱里触摸信仰温度
下午,雨后的井冈山空气格外清新。团中央井冈山中心培训处处长肖小军在报告厅为学员们作《井冈山斗争史与时代价值》专题讲座。他从“为什么要上井冈山”“井冈山斗争经历了哪些艰难曲折”“井冈山精神的当代启示”三个维度,引用大量珍贵史料,穿插讲解“朱德的扁担”“张子清献盐”等感人故事,让历史变得鲜活而立体。
“井冈山时期,红军战士平均每天行军40里,缺盐少米,却始终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肖小军说,身处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青年,同样需要这种“敢闯新路”的勇气和“依靠群众”的智慧。
讲座尾声,学员们围绕“如何把井冈山精神融入专业学习”展开热烈讨论。新闻学专业2023级学生刘雨蝶表示,要用镜头记录红色故事,用短视频语言让革命文物“潮”起来;博物馆学研究生郑伊心则关注革命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与活化利用。

情景教学:沉浸式体验“三湾改编”
夜幕降临,综合楼201教室灯火通明。“三湾改编”情景教学在此举行。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中心讲师高利剑以“支部建在连上”为主线,通过情景再现、互动问答、小组讨论等形式,带领学员们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官兵平等有多难?当时连一碗南瓜汤都要分着喝。”高利剑的讲述让现场瞬间安静下来。随后,学员们被分成5个“连队”,模拟1927年9月29日三湾改编现场:选举支部委员、制定行军口号、绘制班旗和班徽、唱响红色歌曲。

青春誓言:让信仰火种在新时代绽放
晚上9时30分,一天的实践教学结束,返程的路灯将队员们的身影拉得修长。“今天的井冈山,比想象中更震撼。”队员赵艺博在日记中写道,“历史不再是课本上的文字,而是可以触摸的温度。”
团队指导老师、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副教授符聪表示,团队到井冈山前已赴被誉为“琼崖革命摇篮”的母瑞山进行调研,形成红色题材的数字交互剧本雏形,接下来研学期间,团队将深入井冈山博物馆、黄洋界哨口、八角楼等旧址,通过数字测绘、口述史采集、剧本杀创作等形式,结合前期母瑞山实践阶段的样本与经验,凝练出红色IP调研与数字交互剧本的红色文化成果。
据悉,该团队的项目入选2025年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重点支持团队,最终将形成调研报告、学术论文、影像纪录片及红色剧本杀等红色文化成果,力争为全国85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提供“数字技术+红色IP”协同开发范式。
“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已经展开,新时代青年有幸站在井冈山这个特殊起点。”符聪勉励队员们,“要以此次实践为帆,以不懈奋斗为桨,让青春在红色传承中绽放最耀眼的光芒。”
(通讯员:李慧)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