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档案学专业开展国家一流本科课程研究性教学改革研究
2025-07-25 10:02:00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信息管理学院立足国家一流本科课程“科技档案管理学”成立项目团队,依托国家档案局重点实验室,系统化开展了河南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一流课程建设的研究性教学模式研究,形成了“三维一体”研究性教学模式,逐步完善了“一流课程”P-MASE研究性教学实施方案,为学校打造一流本科育人体系做出了有益尝试。
  一是实现了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的深度融合。项目团队结合航空工业领域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研发了思政教育融合专业课程模块。通过档案陈列虚拟仿真实验,模拟红色档案整理、数字化处理、数据分析及布展等任务,不仅能让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深刻理解档案工作的社会责任和职业要求,还润物无声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中。通过对参与该项目的学生进行调研,明确表示学习这门课程显著增强了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本科生超过了85%。
  二是实现了实践项目与社会服务的双向衔接。项目团队把本科生档案专业技能培养放在重要地位,结合专业实习实践狠抓能力提升。在校内,依托国家档案局重点实验室的开放项目,组织本科生认真参与,不断增长知识、强化技能,形成了“项目驱动、任务引领、成果转化”的实践育人模式。在校外,与河南省档案馆、郑州房产档案馆、郑州地铁档案馆等以及多家档案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承接了少林寺档案文献整理与开发项目,参与交付了中博奥信息技术公司档案咨询、档案监理、档案数字化服务项目等。团队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围绕档案业务全流程开发专创融合实训课程项目,参照档案BPO服务业务标准设计实践模块,共同构建实习实训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案、完善教学大纲。专业与社会的链接在深度与广度上得到全面拓展,为服务行业和地方档案事业发展贡献了郑航力量。
  三是实现了团队协作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协同增效。项目团队组织本科生参加专项实践和案例研讨,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在档案信息化专项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中,不断实施并优化P-MASE研究性教学方案,通过创设问题(P)情境,学生分组协作共同寻找方法(M),进行科学分析(A)并有效解决(S)模拟任务,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效果评价(E),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升他们高效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还积极鼓励和支持本科生参与学术研究、参加学术会议交流,多名学生在挑战杯、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发表了高质量论文。项目团队通过系统化实践训练和学术参与,帮助学生构建了扎实的专业知识体系与跨学科能力,档案学专业近三年年终毕业去向落实率达90%以上,多人进入国家各级档案馆或知名企业。
  基于一流课程建设的研究性教学模式突出以学生为中心,集课程思政、项目驱动、问题导向、科教融合等理念为一体,贯穿本科教育教学全过程,强化了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与终身学习意识,有针对性提升了专业能力,为行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进一步彰显了“研究性教学”改革的示范效应和社会价值。目前课程资源已在吉林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得到了推广应用,并在军工系统档案人员业务素质提升培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新模式不仅推动了档案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也丰富了大学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为其他学科开展本科生研究性教学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和实施路径。(通讯员:朱兰兰 郑雪丽)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