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脚步丈量教育温度 文华学院山音支教队家访纪实
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教育振兴战略,充分发挥大学生支教力量在教育帮扶中的积极作用,近期,文华学院山音支教队在三斗坪镇园艺村开展了支教家访专项活动。通过实地走访搭建家校联动桥梁,精准掌握乡村学生的成长需求,有效推动教育帮扶工作走深走实。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支教队员们面临着不少挑战。尽管山路崎岖、交通不便,山音支教队仍分成两个小组深入学生家中,详细记录学生家庭的居住条件、家庭成员构成、经济来源等基本信息,重点关注学生的课后学习环境、家长的教育理念及实际遇到的困难。这些第一手资料,为后续开展精准帮扶奠定了坚实基础。
走访中,小陵同学的家庭情况尤其令人揪心。这个孩子身处特殊的家庭结构:父母离异后,父亲长期在外务工,日常生活全靠年近七旬的祖父照料。家庭经济来源单一,主要依靠祖父每月的退休金维持生计。针对这一情况,支教队不仅送上了精心准备的生活物资"爱心礼包",更量身制定了包括课后辅导、心理疏导、政策对接等在内的个性化帮扶方案。

类似的情况在走访中并不鲜见。第二组支教队员就遇到一位学生,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家中仅由年迈的奶奶照料。老人虽然尽力照顾孩子的衣食起居,却很难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性格内向,许多心事无处倾诉。为此,支教队除了送去生活物资,更通过定期谈心、辅导功课、搭建亲子联络平台等方式,给予他持续的温暖陪伴。看到孩子渐渐敞开心扉,队员们都深感欣慰。
这些亲身经历让支教队员们深刻认识到:只有走进留守儿童的家,才能真正读懂他们沉默背后的孤独。年迈的祖辈或许能照料好孩子的生活,却难以填补他们内心的情感空缺。队员们带去的不只是物资,更想成为一束光——耐心倾听他们的烦恼,真诚分享他们的快乐。因为每个孩子都值得被看见、被懂得。
正是通过这次家访,支教队全体成员重新掂量出"教师"二字的分量。他们深刻体会到,教育从来不是冰冷的分数堆砌,而是用真心换真心的温暖奔赴。未来,支教队将带着这份感悟,继续叩响一扇扇家门,走进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让家校共育的光芒照亮每个孩子的成长之路。同时,他们也会持续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成长,用细水长流的爱与陪伴,为孩子们的童年添上温暖底色。(通讯员:蔡文婧 裴鑫楠)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