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赣南师范大学学子:行走赣鄱大地 奏响文化强音
2025-07-11 16:26:00

  牢记嘱托强国有我,行走赣鄱感恩奋进。2025年暑假,赣南师范大学近500支实践团深入赣南老区,以知促行、以行求知,通过理论宣讲、非遗传承、红色文旅创新等多元形式,将文化基因植入乡土大地,用专业知识观照社会现实,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红色研学寻根脉:调查研究助力地方发展

  在赣州市兴国县长冈乡,外国语学院“语你同行”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访了长冈乡7个行政村,撰写了8000余字的《新时代弘扬长冈调查精神的实践路径》调研报告,为当地传承红色文化,助力当地发展提出多条可行性建议。


  图为外国语学院兴国实践团在长冈乡合富村开展实地考察实践

  在以行践学的过程中,热血铸造的红色记忆也在同学们心中深深扎根。“在长冈乡合富村,江善忠烈士的曾孙江华同志为我们讲述了江善忠为掩护战友转移‘死到阴间不反水’的感人事迹,革命先辈们为了理想不惜牺牲一切的崇高精神令人动容,催人奋进。”实践团成员刘琦说道。

  红色剧本“游”新篇:文旅融合激活红色记忆

  7月2日,赣州市赣县江口贸易分局旧址前,正在上演一场沉浸式红色剧本巡游《封锁线上的交易》。赣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星绘”志愿服务团成员身着长衫、旗袍,化身“苏区商人”“地下党员”,带领体验者穿越回1933年的中央苏区,通过物资交易、情报传递等任务,重现“江口贸易”的历史场景。


  图为剧本巡游体验者挑战通关任务

  该剧本由该学院历时半年打磨,以真实历史事件为蓝本,融合密室逃脱、实景演出等元素,成为当地红色旅游的“爆款”项目。数据显示,活动开展以来,江口镇红色景区游客量同比增长40%,实现“流量”向“留量”的转化。

  书院宣讲润童心:客家文化与革命精神薪火相传

  在赣州市白鹭书院,一场别开生面的“探秘白鹭村,争当‘文化小侦探’”活动吸引数十名儿童参与。赣南师范大学“苏区红”大学生宣讲团化身“文化导游”,将客家围屋建筑、擂茶习俗等民俗文化与中央苏区革命故事巧妙融合,通过“历史谜题闯关”“红色歌谣接龙”等互动游戏,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触摸文化脉络。

  “原来我们的祖辈不仅会唱山歌,还为红军送过情报!”一名参与活动的小学生兴奋地说。宣讲团负责人表示,活动以“沉浸式”体验打破传统宣讲模式,让文化传承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索”,在青少年心中播撒下文化自信的种子。


  图为赣南师范大学苏区红大学生宣讲团带领孩子们了解红色故事

  山歌嘹亮传非遗:青年接力守护乡土瑰宝

  在兴国县垓上村,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红途溯将 薪火映声”实践团走进兴国山歌作词艺术家杨学鹏的家中。橱柜里各式乐器、乐谱架上厚厚的手稿,无声诉说着这位兴国山歌作词艺术家数十年的耕耘。74岁的杨学鹏手持月琴,即兴演唱《山歌唱响中国梦》,高亢质朴的曲调回荡在土坯房内。“山歌是客家人的‘DNA’,唱的是生活,传的是精神。”他抚摸着泛黄的手稿说道。

  面对传承困境,实践团通过直播采风、短视频创作等方式,助力山歌“破圈”。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李萌表示:“我们正在制作‘山歌+电音’融合曲目,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让非遗‘活起来’。”


  图为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实践团成员寻访兴国山歌传承人杨学鹏

  力把才情付实事,行将智略谱芳华。赣南师范大学将用好用活“江西红”,引导学生勇担家国重任,燃作星火之名,在赣鄱大地上绽放出更加绚烂的青春光彩!(来源:赣南师范大学;文:刘蔚卫)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