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互认提上日程 新加坡马来西亚留学升温
http://liuxue.eol.cn 来源: 作者:新加坡教育联盟 2010-09-14 大 中 小
中国-东盟教育部长首届圆桌会议暨第三届中国-东盟交流周上,中国与东盟双方除了承诺在未来十年增加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实现2020年双方留学生都达到10万人之外,学历学位互认也被提到上议事日程。新加坡教育联盟(http://www.studysg.com)和马来西亚教育联盟(http://www.schoolmy.com)的创始人罗成先生表示,这些利好政策将进一步推动赴新马留学的热潮。
目前,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是亚太国家中中国留学生最多的两个国家。在新加坡留学的中国学生约有3万人,在马来西亚留学的中国学生有约1万左右。但,中国和这两个国家都没有签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
而这次部长级会议的召开对中国与新马两国的学历互认无疑释放了一个积极的信号。中国与东盟的“双十万学生流动计划”表示,中方将在未来10年内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推动实现2020年东盟来华和中国赴东盟留学生都达到10万人左右。为了完成此计划,中国和东盟国家会进一步提高区域教育合作,探讨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可行性,整合资源,相互协作。学历互认势在必行。
事实也是如此,马来西亚教育联盟了解到,中马两国教育部目前正在商签大学学位互认协议,该协议将为推动两国教育发展、增进人才交流和加强学术互信发挥积极作用。而作为新加坡方面也多次提出希望中国考虑新加坡私利院校学位的认证。
作为留学业界的领军人物,罗成先生表示,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在今后仍然会是不少中产阶级家庭留学的首选国家,尤其是新加坡,近几年已经是中国几大留学热门国家之一。一系列的积极政策,尤其是学历认证的问题解决之后,更会有大量的学生放心大胆地进入新加坡留学。
谈及对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队中国学生的吸引力,罗成先生认为,两个国家对中国学生主要在于,其一地缘因素:新马都是中国近邻国家,华人也多,学生在心理和环境的适应上比欧美国家容易。其二,费用因素:两国学费和生活费较欧美都有很大差距,迎合了今年工薪家庭留学的潮流,尤其马来西亚连留学保证金都不需要。其三,教育因素: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教育成果有目共睹,尤其新加坡俨然成为亚洲教育中心,成为亚洲教育的成功代表;两个国家都有“欧美跳板”之称,可以通过留学新马转入欧美名校。
新闻链接:
新加坡
新加坡高校包括8所公立学校(3所大学、5所理工学院)和数量众多的私立大学。在教育部涉外监管信息网的名单中,目前只有8所公立学校得到认证。但是,目前中国学生前往新加坡留学的很多都就读私立院校。虽然教育部的认证只在政府考试中起到限制作用,但依然有不少人士呼吁应该放开教育认证,让更多的留学生享受到自己的权利。新加坡政府也多次和中国教育部门接触,并在近些年大力整顿私立院校,提高私立院校的质量。从去年开始新加坡私立教育理事(CPE)更是出台强制性教育框架和教育信托保障计划认证(Edu Trust),进一步提高私校的办学门槛和招生条件。新加坡教育联盟的资深留学顾问哈亚琳老师表示,中国学生在选择新加坡私立院校时,应该首选经过Edu Trust认证的学校。
新加坡教育联盟http://www.studysg.com是在很多私立大学大力支持下成立的教育机构,主要从事海外教育咨询,中国国内中介合作以及联合办学等项目,为中国学生提供免中介费的留学申请和办理工作,并提供优质的后勤保障,让学生早日适应新加坡的留学生活。2009年,新加坡教育联盟在出国留学服务机构年度评比中获得“新加坡留学最具影响力教育咨询机构”荣誉称号。
马来西亚
教育部涉外监管信息网上,马来西亚有7所公立大学,23所私立大学获得中国教育部的认可。认证院校多是马来西亚吸引众多中国留学生的因素之一。马来西亚大学大多采用英语教学,兼招本国学生和国际学生,马来西亚政府表示,会进一步开放移民和留学市场,吸引更多的学生到新加坡深造。私立院校大多采用引进英国、澳大利亚等英联邦国家知名高校的高等教育课程,开设学分转移和双联课程的教育模式,甚至不少外国高校在马来西亚开了直属分校。学生能够很方便地“跳板”到欧美院校,并且获得学分转移,减少学习时间。
马来西亚教育联盟http://www.schoolmy.com是一个从事国际教育文化交流的国际性团体,是中国最大的马来西亚自助留学服务机构,以留学马来西亚作为主要内容,以专做马来西亚留学为口号,为学生提供包括马来西亚大学申请、签证申请、留马生活 帮助等各方面的信息资讯。公司下属“东方学子留学后勤服务中心”为马来西亚的中国留学生提供优质的后勤服务,方便广大中国留学生在大马的生活。
考试培训小助手
本科留学qq:436560382
研究生留学qq:437946603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