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因材施教:新加坡教育体系解析

http://liuxue.eol.cn  来源:  作者:新加坡教育联盟  2010-09-19    

  小学教育

  在新加坡,多数的学童必须接受六年的小学教育。这六年分为四年的基础阶段 (小一至小四)及两年的定向阶段(小五至小六) 。
  在基础阶段,学校的主要科目有英文、母语和数学,其他辅助科目包括音乐、美术和手工艺、体育和公民教育。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开始学习科学。在小学四年级时,会根据学生成绩采取分流教育制度。在新加坡,学生必须在六年级时通过毕业会考(PSLE)才算完成小学教育。
  如有学额,外籍学生可向有关学校提出入学申请。

  中学教育

  新加坡的中学分为政府学校,政府辅助学校和自主学校。学生升上中学后,根据学习能力,被分配就读普通课程,快捷课程或特别课程。修读快捷课程和特别课程的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后,可参加O水准考试。修读普通课程的学生可选择普通(学术)课程或普通(工艺)课程,并在就读中四后通过N水准考试,通过后,学生可以在一年后参加O水准考试。
  中学生必须修读的主要科目除了英文和母语之外,还有数学,科学与人文科学这几个科目。中学生升上中三时,可根据成绩选修课程,这些选修课程有文科、理科、商科和工艺科。
  如果有学额,外籍学生可报名就读本地中学。

  初级学院 / 高中

  通过O水准考试后,中学生可以报名申请进入初级学院修读两年的课程,也可到高级中学报名就读三年的大学预科课程。初级学院的学生除了要修读普通试卷和母语这两个主科之外,也必须从自己所选修的文科,理科或商科中,选定四个科目参加A水准考试。完成了两年或三年的初级学院或高级中学课程的学生,可参加O水准考试。
如果有学额,外籍学生也可报名选读初级学院与高级中学。

  理工学院

  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的理工学院为学生们提供与其所进修的课程相关的实践培训课程。目前,新加坡共有五间理工学院:南洋理工学院 (NP)、义安理工学院 (AP)、新加坡理工学院 (SP) 、淡马锡理工学院(TP)和共和理工学院(RP)。
  理工学院根据市场需求设立了多元化的课程。所设立的课程包括机械工程、工商管理、大众传播、设计和资讯通讯。学院也提供许多特别学科的课程,如视力测定、海洋工程、护士培训、幼儿教育、录影与电影制作。
  理工学院毕业生所拥有的技能和经验与最新的经济发展动态保持同步,十分切合。雇主聘请理工学院毕业生后,一般不须再为理工学院毕业生提供职前培训。

  工艺教育学院

  工艺教育学院有完善的培训设备,能为中学毕业生提供全面的技术培训,使其掌握一技之长。对技术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可进入工艺教育学院接受培训。除了为中学毕业生提供全职的技术培训外,工艺教育学院也为社会上的在职人士提供培训课程,为他们创造不断进修和提升自己工作能力的机会。

  公立大学

  新加坡共有三所公立大学,这三所大学不但培养了大批杰出的广受国际承认的大学毕业生,而且也为研究生提供了研究和探讨学问的良好环境。
  新加坡国立大学(NUS) 是新加坡最好的大学,也是排名世界前三十的大学,亚洲地区更是名列三甲,自从1905年创办以来,培养了不少优秀人才。所提供的主要课程包括科、机械工程、科技、法律、文科、社会学与医科。
  南洋理工大学(NTU)创办于1981年,初期,它主要是为新加坡培养工程和科技方面的人才。新加坡教育学院(NIE)现在也是南洋理工大学的组成部分。这是一所师范学院。同时,南洋理工大学也设立了会计,工商与大众传播的课程。
  新加坡管理大学,是一所最新的成立于2000年的大学,也是新加坡第一所获政府津贴的私立大学。开办的主要课程包括工商和管理课程。

  私立学校

  在新加坡,活跃而多元化的私立学校提供了许多包罗万象、各具特色的课程。它们为国人和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目前,新加坡共有1000多间私立学校,所提供的课程是根据市场的发展与需要而设立的,课程包括工商管理,资讯科技,酒店管理、物流管理、金融与会计、工程类等等。
  私立学校通常与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国际知名大学联办课程,提供从大专到研究生的所有专业学历,让学生有机会拥有国际水平的文凭,却不需要支付昂贵的学费。
  每所私立学校的报名日期与手续都不一样,有兴趣的学生可以联系新加坡教育联盟查询。

高考后留学?出路?!免费咨询热线:010-58443520

考试培训小助手

本科留学qq:436560382

研究生留学qq:437946603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我要打印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