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新加坡移民:移民体系以及申请要求解析

http://liuxue.eol.cn  来源:  作者:中国教育在线  2012-08-03    

  欧美国家纷纷提高移民门槛,不少人开始把眼光投向亚洲。有“花园城市”美誉的新加坡因其舒适的生活环境、较好的居民福利以及优质的教育体系,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本期就来介绍一下新加坡的技术移民体系。

  基本条件

  新加坡技术移民申请要求

  年龄50岁以下 (单身女性须45岁以下),学历为大学本科,国内重点大学,在读硕士生,博士生可优先考虑。

  新加坡技术移民获永居条件

  申请者抵达新加坡后只要满足以下三项条件中的任意一项即可获得无限制的永久居民身份:

  1、在新加坡拥有工作机会;

  2、申请者将家庭重心移至新加坡,提供房屋租用或购买合同,并有家属居住证明;

  3、提供子女在新的入学证明。

  工作签证

  新加坡技术移民通常指的是持有P类和Q类工作签证的外国公民申请新加坡永久居住权。

  P类申请人的含义:P类-the “P” Pass, 是指专为那些拥有大学本科以上的高等学历或高级职业技能且准备在新加坡谋求技术、行政、管理职位的外国公民,或外国投资者及企业家。它又分为P1和P2两种工作签证。

  P1 签证是为那些每月收入在7001新加坡元(新元)以上,P2 签证是为那些每月收入在3501-7000新元。

  Q类申请人是指高中或中专学历(国家2级职业技能证书持有者,或与之同等的技术和学历水平)。Q类签证的持有者通常为技术工人、技术人员和那些拥有特殊技能的人员。Q类签证也分为Q1 和Q2两种类别。

  Q1签证是发放给那些月薪在2501-3500新元的工作人士,Q2签证是发放给那些虽然月薪和学历都达不到Q1签证条件,但能力或技术特别突出的人士。

  评分体系

  新加坡技术移民的评分体系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工作签证类型,在新加坡居住时间,学历背景,基本月收入,年龄,在新加坡的亲属关系。

  申请程序

  1. 确认自己是否持有工作签证即P类和Q类工作签证;

  2. 填写申请表FORM 4;

  3. 提供申请人和担保人(持工作签证的人)出生证明、夫妻关系和亲属关系证明一系列完整材料;

  4. 将材料递交到新加坡移民关卡局(Immigration & Checking Authority)

  5. 等候申请结果,一般在3-6个月出结果。如果申请遭拒签,新加坡移民关卡局不会给出任何理由和原因。

  家属相关规定

  如果是男性工作签证持有者,则可以将自己的配偶和21岁以下的未婚子女包含到申请中。如果是女性工作签证者,则只能将自己的21岁以下的未婚子女包含到申请中,其丈夫只能按照他自己的资格申请移民到新加坡。如果未婚子女超过21岁,其必须是在新加坡认可的高等教育机构学习或完成新加坡认可的高等教育。

  其中,P类签证的“男性”持有人的配偶和未婚子女可以一同申请获得新加坡永久居住权(PR),其父母和岳父、岳母都可以申请长期“社会访问签证”(long-term visit visa)。

  Q1签证的“男性”持有者的配偶和未婚子女可以申请“被抚养人”签证-dependent pass前往新加坡生活和学习,但Q1的父母和岳父、岳母不能申请长期“社会访问签证”,Q2签证的“男性”持有者的配偶和子女不能获得“被抚养人” 签证,其父母和岳父、岳母也不能获得长期“社会访问签证”。

  移民福利

  移民子女报读学校享有与当地公民同等机会,学费需在当地人学费基础上每两年交纳1000元新币;自由出入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地。

  住满两年的永久居民可参加新加坡政府中央公积金,获得退休金、保健、住房、教育等保障。

  在新加坡拥有永久居民的身份2至5年后,投资移民如果在这段期间累积住满6个月以上,即可申请成为新加坡公民。持新加坡护照可自由出入包括美国在内的100多个国家,获得世界范围的个人发展机会。

  新加坡移民可以租用政府组屋,购买二手组屋。这些组屋的面积属于三房式和公寓式。住所都靠近高效率的公共交通网络,包括快速安全的地铁服务。 移民其他国家只能高价租或购买私人楼宇。

  技术性工作工资高,一般在月薪在4000新加坡元以上,且税收极低。

  新加坡移民的大多数公司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44小时。各公司一般都提供免费或津贴牙科护理、医疗保险以及培训。

  新加坡每年有11天的公共假期,此外,雇员受聘第一年将享有至少7天的年假。

 

高考后留学?出路?!免费咨询热线:010-58443520

考试培训小助手

本科留学qq:436560382

研究生留学qq:437946603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我要打印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