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上午,信阳工程职业学院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比亚迪产业学院”揭牌仪式隆重举行。河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国强,省教育厅职成处处长张家成,全国新能源智能制造汽车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长单位、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校长史先进,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处校企合作总监杨双喜,信阳市教体局局长林长,固始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王廷辉,固始县政协副主席、信阳工程职业学院党工委副书记李涛等省市县各级领导及企业代表出席仪式,仪式由李涛主持。
河南世纪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信阳工程职业学院理事长黄红,信阳工程职业学院校长黄功学,河南世纪教育科技集团总经理、信阳工程职业学院副理事长张东斌,信阳工程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许松,副校长杨新学、徐俊杰出席并与部分教师代表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此次校企联手组建“比亚迪产业学院”,既是对国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战略的积极践行,也是推动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升级、助力地方发展的创新举措,意义深远。
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国强在致辞中指出,构建产教融合职业教育体系、推进政校行企协同育人、培养高技能人才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他强调,要建立合作新机制,打造“政校行企”命运共同体。要明晰权责,规范管理,建立长期联动机制,推动“政校行企”协同聚力。要探索育人新模式,打造人才培养责任共同体。完善人才培养制度,构建高水平办学体系,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要搭建服务新平台,打造科教融合发展共同体。共建研发中心,深化资源共享,让科研资源赋能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发展,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处校企合作总监杨双喜代表企业致辞,感谢信阳工程职业学院的信任与前瞻眼光。他表示,双方共建产业学院,绝非简单的校企合作,而是一场“强技术”与“强教育”的深度融合,一场“产业需求”与“人才供给”的精准对接,将通过三个维度实现“双向赋能”:在人才培养维度,以产业技术标准为锚点,共建“岗位导向”课程体系,组建“双师课堂”,培养契合企业需求的技术人才;在资源整合维度,打造“校内实训+企业实践”双平台,让学生在校内接触一线设备、在企业生产基地完成角色蜕变;在区域发展维度,以产业学院为支点,服务信阳及河南新能源产业升级,形成“人才支撑产业、产业反哺教育”的良性循环。比亚迪将全力把产业学院建成技能人才“孵化港”、产教融合“样板间”和区域发展“助推器”。
全国新能源智能制造汽车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长单位、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校长史先进致贺词,认为此次合作是信阳工程职业学院对接河南制造“7+28+N”群链建设的生动实践,将企业技术优势与学校育人能力深度融合,为学生搭建成长通道,为产业注入人才动力,堪称职业教育校企协同的典范。同时信阳工程职业学院与比亚迪的深度合作,为共同体各成员单位作出了示范。未来,我们期待与信阳工程职业学院及各理事单位一道,共享资源、共研课题、共育人才,在职业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携手前行,为河南先进制造业发展、为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腾飞贡献更多职教力量。
信阳工程职业学院校长黄功学表示,产业学院的建设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扶持、教育厅的指导及比亚迪的资源支持,政校企三方聚力是学院健康发展的基石。学校将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一是精准匹配产业需求,围绕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链,建设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机电技术等特色专业群,与比亚迪共建“需求分析—标准制定—课程开发—动态更新”闭环机制,确保人才培养与产业技术迭代同步;二是共建高水平“双师”团队,选派骨干教师赴比亚迪一线实践,设立“比亚迪工程师工作站”,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设计与教学指导,实现师资能力与企业技术前沿无缝对接;三是构筑共享型实训生态,依托比亚迪技术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引入真实生产项目与工艺标准,强化学生实战能力。
仪式最后,张国强、张家成、林长、王廷辉、杨双喜、黄红等共同为比亚迪产业学院揭牌,与会领导合影留念。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