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清华大学实施学生健康促进行动计划 高质量推进健康学校建设
2025-10-10 09:27
清华大学
作者:

  清华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锚定全国健康学校建设目标任务,把健康学校建设融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全过程,弘扬“争取至少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健康文化,印发《学生健康促进行动计划》,明确28项具体任务和23项考核指标,营造更加安全健康的校园环境,为全国健康学校建设提供清华方案。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丰富健康教育举措。践行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教育理念,将健康教育与德智体美劳育紧密融合,以通识教育为主渠道,构建覆盖全校的健康课程体系,18个院系共开设“走近医学”“公共卫生与健康”等54门健康类通识选修课,在线开放8门健康类优质课程,涵盖医学心理学、公共卫生、急救与保健、环境健康等领域。将丰富的劳动实践与心理调适相结合,开展“劳动耕读”实践,在参与农业劳动过程中,亲近自然,体验劳动的艰辛与乐趣,鼓励学生在劳动中释放压力、调节情绪,塑造积极健康的心态。开设“自我启示剧场”“艺术的启示”等艺术类通识课程116门,通过多元的艺术形式提升审美体验,探索艺术表达与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在潜移默化中为学生带来人格上的锻炼和思想上的感悟。

  弘扬体育文化精神内核,建设健康促进体系。建设“课程教学、课外锻炼、运动竞赛、体质监测”四步联动的健康促进体系,以兴趣驱动引导学生养成终身锻炼习惯。加强体育标杆课、精品课建设,每年开设60余个课项,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促进体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创新开展“清华五点后”锻炼体验活动,原则上每天第五大节不再排课,工作日下午5点播放体育锻炼广播,加强对学生第五大节体育锻炼的指导与督促。全面推进赛事品质提升,以校园马拉松为引领,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平台,实现赛事全流程数字化升级,构建运动员带动学生群体的互动机制,每年组织40余项赛事,近4.8万人次参赛。优化完成《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建立健康监测评价机制,编撰年度体质测试报告,详尽分析测试结果,开展院系及个人数据的深度剖析。突出兴趣驱动,体育兴趣类社团成员总人数已达1.4万余人,体育俱乐部260余家,涵盖近30类体育运动形式,带动学生持续开展体育活动,养成终身锻炼习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健康奠定坚实基础。

  健全疾病防控闭环体系,完善健康管理机制。持续推进校医院建设,明确“预防保健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全科医学中心、医学诊断中心、康复诊疗中心、专科服务中心”发展路径。充分发挥健康协管及发热哨点预警功能,建立健全常态化传染病监测机制,建立发热预检分诊、实验影像分区检查、疑似患者隔离观察、确诊病人住院治疗的闭环管理模式,有效控制传染病的二次感染,阻击传染病暴发。扎实开展校园疫苗接种,建立免疫屏障,为学生提供9种疫苗接种服务,实现新生入学体检和电子健康档案全覆盖,对重要异常数据进行持续跟踪,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围绕学生常见的运动创伤,开展健康处方、非药物干预康复治疗等工作。加强信息平台建设,提高健康体检、高危因素干预、早期疾病预防、慢病管理、康复治疗的健康监测评价能力,完善全链条健康管理。

  深化校医家协同机制,强化心理健康保障。建立涵盖宣教预防、筛查评估、就医治疗、康复适应全流程的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和精神疾病防治系统,入学阶段坚持新生心理讲座、心理普查、回访、反馈四项内容全覆盖,实现心理风险的早期识别与精准干预;学段中期强化动态监测,特别面向学业关键期学生开展心理普查;毕业阶段筑牢安全防线,对重点关注的毕业生实施精细化“一人一策”方案,实现全程心理守护。坚持心理健康月度排查与关键节点排查制度,通过重点回访、协同联席等方式对学生情况进行综合研判,增强对危机个案的全过程关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大学生心理训练与潜能开发”“与生命共舞:自我发现之路”等课程,加强心理健康课程主阵地建设。推出24小时心理热线与“AI+朋辈”文字疗愈双轨支持机制,通过个体咨询、团体辅导、朋辈互助等多元形式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建设59个二级心理辅导站,推动心理健康服务与院系特色深度融合,加强“心理守门人”队伍建设,建立分层分类培训机制,实现对学生工作队伍培训全覆盖,合力共筑心理健康工作防线。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