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东北林业大学系统推进林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2025-11-20 14:46
东北林业大学
作者:

  东北林业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重要回信精神,聚焦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需求,着力从培养模式、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实践教学等发力,牢牢把握行业高校在国家和地区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系统推进林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构建卓越自主培养模式。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林业高校未来技术学院、生态学院和海南国际学院等,设置林学类、林业工程类、生物科学、智慧林业、生态学和化学等六个拔尖人才班,实施项目式、数字化、交叉性的高阶课程改革,构建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特区”;创新性实施助力林业行业转型发展的“支林计划”,联合国内五大森工集团发布林业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的“支林共识”,遴选366名学生赴基层林业企业开展支林服务,丰富人才培养资源。构筑拔尖人才培养高地。围绕生态安全、“双碳”战略等牵头成立“东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林业人工智能研究院”、国家林草智能装备创新高地等系列科教平台,以研促教、教研相长,推动科研资源深度反哺人才培养;成立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智库和黑龙江省现代林业与碳汇经济发展智库,全面强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助力行业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完善生态育人质保体系。印发《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纲要》,从质量标准和质量框架两个维度做出体系化构建和系统化设计,形成“以生为本、以质图强”的质保理念,推动“生态”特质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提升;构建院部评估、专业评估和课程评估三位一体的教学评估体系,开展7轮院部评估、60个专业评估和531门课程评估,以全链条质控筑牢教学质量生命线,确保人才培养标准与生态文明建设需求高度契合。

  推动专业内涵建设升级。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布局。出台学科专业调整一体化实施方案,调整14个本科专业,以“大生态观”重构学科专业布局,布局“林科+”“生态+”“人工智能+”等前沿交叉方向,打造特色鲜明的“林工交叉、林理交汇、林文交融”的学科专业布局;增设智慧林业等5个新专业,主动将森林工程专业迭代升级为农林智能装备工程专业,提升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适配度。布局多元共促课程体系。重构拔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分层推进项目制模式改革,数智类、交叉融合类课程占比达20%,从通识教育选修课、一流本科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三个维度开展课程建设,立项建设600多门核心课程,深化公共基础课及专业核心课的内涵建设,获批35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选树39门优秀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做强新兴复合人才培养。制定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改革方案,建立AI创新教学中心,系统集成AI助教助手,专业课程知识图谱等功能,推动校内“学习云平台”扩优、提质、增慧,助力教学模式持续创新;增设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智慧景观设计、无人技术与工程等6个新型辅修专业,建设AI创新应用、低空数智技术等9个微专业,持续拓宽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途径。

  强化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健全教学能力培训体系。对标教师不同发展时期,建立启航、砥砺、领航和卓越四阶递进的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体系,通过专题讲座、学术研讨和项目实践等形式,全方位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近三年获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名师称号10人次,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奖6人次。提升教师数智能力素养。发挥人工智能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方面的关键作用,组织“AI赋能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等各类技能培训和工作坊,提升AI工具教学适配性研究,近三年开展信息化专题培训80场,受益教师3万人次,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数字化人才支撑。完善内在驱动激励机制。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印发《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实施办法》《“修身书院”建设方案》,坚持师德师风评价第一标准,开展教学质量文化节,建立教师教学荣誉体系,设立成栋名师奖、教学质量奖、教学改革奖、十佳导师奖和从教30年荣誉等,表彰一线教师1060人次,营造浓厚的尊师重教氛围。

  打造特色实践育人环节。构建生态文明实践体系。印发《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行动计划》《生态文明教育实施方案》,实施“塞罕坝精神青年接力计划”,依托帽儿山实验林场、凉水实验林场和中国(哈尔滨)森林博物馆等优质特色资源,高水平建设教育部耕读教育基地,形成独具特色的生态文明实践教育体系;设置42门生态文明实践课程,组织开展生态文明特色实践20期,参与学生1.2万余人次;为42所高校20余万学生提供生态文明教育服务,实现生态文明教育共享与示范。打造产教融合高端平台。联合国内外130余家生态领域高校、科研院所及行业企业,发起成立生态产教融合共同体,通过整合生态环保、林业碳汇、绿色经济等领域的优质资源,构建校企主导、多元参与的产教融合新模式,引领生态领域产教相关单位全面服务国家战略、发展绿色新质生产力。筑牢创新创业育人根基。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核心环节,构建通专结合、有机衔接的“X+N+Y”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即学校自建、优质慕课资源引入X门创新创业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群”,每个专业开设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N门科创实践类课程,依托第二课堂开展由国内外高水平专家学者等主讲的创业沙龙、双创训练营等Y种活动,鼓励学生围绕“生态环保”开展本土化创新活动和科研训练,投身创新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建成11个国家级创新创业基地,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实践和科研项目研究,支持完成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000余项,自设基于教师科研项目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近百项。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