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新质发展·数智创变”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研讨会以“人工智能时代,高校信息化部门的应对思路与实践路径”为主题,旨在进一步推进高校数字化建设,探索高校信息化部门在智能技术浪潮中的角色定位和战略价值。
在主旨报告环节,来自高校信息化部门的领导、专家分享了人工智能时代,信息化部门的思考与行动。
北京大学计算中心主任马皓表示,在开源大模型的本地化部署过程中,面对人工智能的挑战,中国高校从被动面对到主动应对,要更紧密地拥抱人工智能,夯实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催生新的服务、激发新的业务。与此同时,信息化部门要在观念意识、组织形态、任务职责三个方面进行转变。未来,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新发展,高校必将走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深度融合。
武汉大学信息中心主任刘昕指出,在“数智武大”战略引领下,武汉大学正在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体系化推进数智教育;以数智评价为引导,创新性深化教育变革;以智慧校园为基座,系统式构建数智生态。他从武大实践之AI赋能教育教学、AI赋能学科建设、AI赋能管理服务三个方面对武汉大学的人工智能应用实践探索进行了分享。
澳门科技大学资讯科技发展办公室智算工程师伊锐宇表示,澳科大的数智转型始于2017年,历经6个关键阶段,7年间完成了从信息化到智能化的三级跳。自2022年大语言模型横空出世后,澳科大启动了AI驱动的数智转型,通过与AI结合促进教学提质、科研增速、管理创新、服务转型,形成AI时代高等教育变革的创新范式。
帆软数据研究院教育行业顾问刘韬从行业的角度解析了人工智能对不同机构的冲击和由此引发的思考,并表示企业应该拥抱技术革新,客观理性地寻找AI擅长的场景加以应用,与高校共同探索数字化转型新路径。
研讨环节,十余所高校的信息化部门负责人围绕人工智能时代,高校信息化部门的定位、信息化如何赋能等话题展开了深度探讨。
“新质发展·数智创变”研讨会由全国高校信息资料研究会教育数字化专委会主办,北京大学计算中心承办,帆软数据研究院协办。来自全国55所高校的专家、教育信息化工作者和科技企业代表等百余人出席。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