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六位科学巨擘共话基础科学未来——2025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媒体见面会在京举行
2025-07-14 16:06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我第一次来到中国的时候是1975年,对比今天的中国,我们看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仅仅是有了很多高楼大厦,而且人们的精神面貌,科学技术等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多新的进展,我很高兴看到这么多可喜的变化。”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著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回忆了自己1975年首次来到中国的经历,对中国五十年来取得的巨大发展表达了赞许。2025国际基础科学大会终身成就奖得主丁肇中、朱棣文、戴维·格罗斯、罗伯特·塔扬、森重文等数学、物理、信息科学与工程领域科学家纷纷表示,中国政府大力支持基础科学发展,推动中国在基础科学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与长足进步,对此次参加2025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并荣获科学家最高奖项深感荣幸,希望能借此机会与各国学者增进对话交流、促进国际合作。

  7月13日,2025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开幕,大会现场颁发基础科学终身成就奖。诺贝尔奖丁肇中、朱棣文、戴维·格罗斯,图灵奖得主罗伯特·塔扬,菲尔兹奖得主森重文以及大会主席、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出席媒体见面会。

  丘成桐在发言中指出,尽管国际学术交流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但中国科学家始终敞开怀抱欢迎各国同行。丘成桐介绍了本届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奖项评选的两大创新亮点,一是将物理评奖范围由理论物理扩大到理论物理与实验物理并举,二是信息科学和工程方向评选范围进一步拓展,包括生物工程、人工智能等更多交叉领域。

  罗伯特·塔扬就科技与人文学科的融合发展发表见解,强调教育不应制造学科之间的割裂,科学家应了解人文学科,文学家也应理解科学思维,才能共同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

  戴维·格罗斯表示,自己经常前往中国各地与青年学者以及中学生进行交流,深切的感受到了他们对于数学、物理等基础科学的浓厚兴趣和热情,希望他们能够把兴趣保持下去,才能避免在AI时代被机器取代。

  朱棣文谈到自己近年来在原子物理学、生物物理学等领域持续钻研,以及参与指导能源政策制定的经历。他始终致力于解决气候变化、能源短缺等全球性问题。朱棣文指出,公众理解科学、参与科学对于解决气候挑战等环境挑战至关重要,作为科学家有责任发出声音并呼吁公众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

  国际基础科学大会由丘成桐院士于2023年发起设立,已成功举办过两届,主题为“聚焦基础科学,引领人类未来”。大会将举办500余场学术会议,涉及基础科学各个分支,以及与各学科的交叉领域,特别是人工智能理论前沿方向。大会还着力构建青年科学人才培养体系,策划了大中学生参与的科普活动。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3-07-20 15:40
中国教育在线 2025-07-13 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