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然科学基金委交叉科学部卓越研究群体项目召开多场现场考察会。
北京大学作为依托单位的“后摩尔二维材料与异质集成”项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作为依托单位的“自动驾驶交通智能控制”项目和上海交通大学作为依托单位的“融合化学与生物的药物合成”项目,迎来了专家组的考察。
卓越研究群体项目,为原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其资助期限为5年,资助直接费用6000万元(数学和管理科学5000万元)。2025 年,卓越研究群体项目继续分为A类和B类两个亚类,其中A类申请条件与往年一致,B类专门用于资助优秀青年科研人员组成的团队,给予其更多挑大梁、担重任的机会,推动其早日脱颖而出。
北京大学:“后摩尔二维材料与异质集成”项目
2025年7月31日,自然科学基金委交叉科学部卓越研究群体项目(B类)“后摩尔二维材料与异质集成”现场考察会在北京召开。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吴骊珠出席会议并讲话,交叉科学部副主任付雪峰主持开幕式。
吴骊珠指出,交叉科学部高度重视卓越研究群体项目(B类)的遴选。该类项目旨在支持优秀青年科学家组建跨学科团队,聚焦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开展前瞻性基础研究。“后摩尔二维材料与异质集成”项目面向突破硅基半导体物理极限的世界科技难题,研究意义重大。希望专家组通过现场考察,全面深入评估项目的研究基础、团队实力、实施计划及保障条件,为项目顺利启动与高质量推进提供专业指导。同时,她鼓励项目团队充分发挥依托单位与合作单位的综合优势,加强组织管理与协同攻关,力争在未来5至10年取得具有国际引领性的重大原创成果,打造该领域的标杆团队。
北京大学副校长朴世龙代表项目依托单位发言时表示,北京大学将统筹校内资源,在人事、财务和科研管理等方面为项目提供全方位支持,全力保障项目团队聚焦前沿、协同攻坚,确保项目高质量实施。
项目负责人彭海琳教授代表项目组作专题汇报,系统介绍了研究团队构成、前期研究基础、技术路线与核心任务。专家组认真听取项目汇报后,进行了集中提问与交流,与项目负责人、骨干成员及依托单位和合作单位管理人员进行分组座谈,重点围绕研究方案、协同机制、资源保障等方面展开研讨。专家组还实地考察了相关实验平台与科研基础设施,系统评估了项目的实施基础和综合保障能力。
专家组一致认为,“后摩尔二维材料与异质集成”项目研究目标明确,学科交叉特色鲜明,紧扣卓越研究群体项目的战略定位与核心要求。项目团队前期研究基础扎实,依托单位和合作单位具备良好的支撑条件和实施保障体系,为项目高质量推进提供了坚实基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驾驶交通智能控制”项目
2025年7月25日,自然科学基金委交叉科学部卓越研究群体项目“自动驾驶交通智能控制”现场考察会在北京举行。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吴骊珠出席会议并讲话。交叉科学部副主任付雪峰主持开幕式,专家组组长项昌乐主持现场考察会。
吴骊珠指出,卓越研究群体项目旨在汇聚国内优势科研力量,通过多学科深度融合,促进前沿领域的重大突破,打造国际引领性学术高地。“自动驾驶交通智能控制”项目聚焦国家重大需求,探索自动驾驶交通智能控制的核心理论与变革性技术体系构建,希望专家组对项目进行全面深入考察,为其顺利实施提供建设性意见。同时,她鼓励项目团队开展跨学科、跨领域深度交叉研究,致力实现自动驾驶交通智能化的根本性突破。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吕金虎代表项目依托单位发言时表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始终坚持引导科研力量向国家亟须的关键技术领域汇聚,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体系。学校将通过建立支撑交叉研究的长期稳定机制,为项目顺利进行提供坚实保障。
项目负责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云鹏教授代表项目组作专题汇报,详细介绍了项目总体情况、拟开展研究内容、团队合作分工、学科交叉融合规划以及预期可能取得的重大突破等。
专家组认真听取了项目汇报,并进行了提问和讨论;与项目负责人、项目骨干成员、依托单位及合作研究单位管理部门人员进行了分组访谈,深入了解研究工作基础及未来合作情况、科研条件及保障措施等;实地考察了相关的实验平台和科研设施,全面评估项目实施的基础条件与保障能力,对项目的实施与管理提出了宝贵建议。
专家组一致认为,“自动驾驶交通智能控制”项目研究方向明确,交叉特色显著,符合卓越研究群体项目定位;项目团队学术基础扎实、合作机制明确,项目依托单位和合作单位拥有先进的科研支撑平台和保障条件,能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保障。
上海交通大学:“融合化学与生物的药物合成”项目
考察专家组、项目组全体成员、项目依托单位和合作单位代表,自然科学基金委交叉科学部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会议。
2025年7月17日,自然科学基金委交叉科学部卓越研究群体项目“融合化学与生物的药物合成”现场考察会在上海举行。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吴骊珠出席会议并讲话。交叉科学部副主任付雪峰主持开幕式,专家组组长马光辉主持现场考察会。
吴骊珠副主任指出,交叉科学部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打破学科壁垒,推动多学科深度融合与原始创新,为解决重大基础科学问题提供新路径。“融合化学与生物的药物合成”项目聚焦化学与生物的交叉前沿,探索药物合成的新机制新策略,聚焦世界科技前沿,符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希望专家组对项目进行全面深入考察,为项目科学规划与顺利实施提供专业指导。同时,她鼓励项目团队进一步融合多学科思想,发挥各单位优势,在合成化学与合成生物学交叉领域形成引领性突破,为推动我国交叉科学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曾小勤代表项目依托单位发言时表示,上海交通大学长期坚持基础研究和交叉融合并重的发展战略,持续推进合成化学与合成生物学方向的前沿探索。学校将为项目实施提供全方位支持,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强化服务保障,推动项目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项目负责人丁奎岭教授代表项目组作专题汇报,系统介绍了项目的总体目标、核心内容、研究团队及前期基础等情况。项目聚焦化学与生物融合的药物合成新范式,拟围绕化学酶催化剂构建、人工细胞体系开发、酶的发现与进化、重要药物分子的高效合成、人工智能辅助设计等方面开展研究,致力于突破化学合成与生物合成各自的技术瓶颈,系统研究两者在药物合成中的协同机制。
专家组认真听取项目汇报后开展了集中提问与交流,并与项目负责人、骨干成员、依托单位及合作单位管理人员分组座谈,重点围绕研究内容、合作机制、人才队伍、运行条件等方面进行深入了解。同时,专家组实地考察了相关实验平台与科研设施,全面评估项目实施基础与保障能力。
经讨论,专家组一致认为,“融合化学与生物的药物合成”项目研究方向明确,交叉特色突出,符合卓越研究群体项目的定位和要求;项目团队学术基础扎实,合作机制清晰,依托单位和合作单位具备良好的科研支撑和保障条件。专家组建议项目立项启动。
卓越研究群体项目(原基础科学中心项目)
从2025年起,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更名为卓越研究群体项目。卓越研究群体项目旨在集中和整合国内优势科研资源,瞄准国际科学前沿,围绕国家重大需求,超前部署,充分发挥科学基金制的优势和特色,依靠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吸引和凝聚不同领域和不同学科方向的优秀科技人才,着力推动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相对长期稳定地支持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和探索,致力科学前沿突破,产出一批国际领先水平的原创成果,抢占国际科学发展的制高点,形成若干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学术高地。
2025 年,卓越研究群体项目继续分为A类和B类两个亚类,其中A类申请条件与往年一致,B类专门用于资助优秀青年科研人员组成的团队,给予其更多挑大梁、担重任的机会,推动其早日脱颖而出。
卓越研究群体项目的资助期限为5年。资助直接费用6000万元(数学和管理科学5000万元)。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