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京津冀职教协同发展的 “雄安样本”—— 记雄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以党建引领促发展历程
2025-09-24 09:12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推进、雄安新区高标准建设的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作为区域人才培养的“引擎”,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雄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以下简称“雄县职教中心”)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以服务雄安新区建设为核心,深耕近十年探索,通过“共建、共享、共育、共联”四维联动,在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中交出亮眼答卷,成为三地资源互通、优势互补的生动实践样本。

  一、破局起步:从“困境突围”到“生态构建”

  时间回溯至2017年,彼时的雄县职教中心还面临“三重困境”:实训设备老旧、师资力量薄弱、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脱节。而同期京津职业院校已成为国家职教改革标杆——天津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拥有顶尖实训基地和前沿课程体系,天津一商校的数字财经课程群更是领跑全国。

  “优质资源因地域壁垒难以惠及河北,这是我们必须打破的瓶颈”,雄县职教中心锚定“服务雄安新区建设”目标,以“党建引领方向、打破行政壁垒、推动资源流动”为突破口,开启京津冀职教协同发展探索之路。

  历经近十年实践,该校构建起“四共”生态闭环:共建搭建合作平台(如职教联盟、竞赛平台),为协同发展奠定根基;共享推动师资、课程等资源跨区域流动,激活三地活力;共育依托资源培育适配人才,形成核心生产力;共联通过产教融合反哺产业,拓展教育边界。四者循环往复,推动协同发展从单点合作升级为自我更新的有机生态系统。

  二、实践突破:从“资源互通”到“育人提质”

  (一)党建引领:筑牢协同发展红色根基

  雄县职教中心将党建作为协同发展的“定盘星”,成立“津雄党建联盟”,实施“五个一”党建工程(即共建一个党建阵地、共上一堂专题党课、共研一个党建课题、共办一次主题党日、共树一批党员先锋),以党建联建凝聚京津冀职教合作共识。

  同时,创新“12345”三全育人德育体系(1 个核心目标:培养德技并修人才;2 个主体:学校与企业;3 个维度:课堂、校园、社会;4 个载体:思政课程、实践活动、文化熏陶、心理辅导;5 个保障:组织、制度、队伍、经费、考核),班主任反思集获省教育厅表扬,为协同育人筑牢思想根基与德育框架。

  (二)共建平台:织密跨区域合作网络

  在政府统筹引导下,依托河北省“十四五”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中“深化京津冀职教协同,支持雄安新区打造职教创新高地”的部署,雄县职教中心主动对接京津优质资源,构建多层次合作架构。

  雄安新区将职教协同发展纳入区域战略,雄县配套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实训基地建设,县领导先后 12 次带队赴京津洽谈,为校际合作扫清政策与行政障碍。学校累计组织 210 余人次出访京津院校,接待 300 余人次来访,合作版图持续扩大——从与天津一商校联合办学,到牵头成立“京保石邯”职教联盟,再到计划 2025 年挂牌 EPIP 应用推广中心(即聚焦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创新的专业平台)。

  目前,学校已与北京金隅科技学校、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数十所院校签署协议,合作领域从基础教学交流,深度拓展至专业共建、人才培养方案共商、实训基地共享等核心维度。

  (三)共享资源:激活协同发展动能

  通过 “双向流动、协同增益” 机制,京津优质资源加速向雄县职教中心流动,同时河北(雄县)的实践需求也反向推动京津职教资源优化调整,实现 “双向赋能”。

  师资共享:2017-2024 年,学校选派教师赴京津学习从年均50人次增至100 人次,邀请京津骨干教师开展示范课62场;在天津一商校专家指导下,该校教师团队不仅在2024年河北省教学能力大赛中斩获两项一等奖、晋级国赛,还将雄安新区产业教学案例反向输出至京津院校,丰富其区域实践教学内容。

  课程与实训共享:参与国家级会计资源库建设,自主开发2门核心课程,引入京津25门精品课,共享教案、实训项目等132项资源;2018 年依托天津一商校“数字化财经实训中心”,该校学生在“衡信杯”全国税务技能大赛中获团体三等奖,同时学校也向京津院校开放雄安本地实训场景,如甘薯种植实训基地、新区建设观摩点等。

  管理共享:引入天津一商校“教学诊改五步法”(即诊断、改进、监测、反馈、提升五个环节的闭环管理模式),部门协作效率提升40%,在河北省中职质量提升工程中,学校排名从2017年的107位跃升至2024年的60位。

  (四)共育人才:打造区域技能梯队

  以“党建引领、访学研修、赛事联动”为路径,培育适配雄安建设与京津冀产业协同的技能人才。

  推行“师徒结对”“1+1+1”培养模式(1 名京津导师 + 1 名雄县教师 + 1 名学生),2024 年选派210人次教师赴津培训,200余名学生参与跨区域实训(部分学生赴北京京东、天津海尔等企业实习,为企业输送技能人才),500余人次开展研学活动。

  联合京津院校打造“津雄技能比武”等赛事品牌,参赛院校从7所扩展至 20所。2024年,学生省级以上技能大赛获奖率达18%,斩获7项省赛一等奖,教师、班主任赛事成绩均实现历史性突破,培养的毕业生中,既有扎根雄安乡镇建设的技术骨干,也有赴京津企业就业的技能人才,形成区域技能人才“双向流动”格局。

  (五)共联产业:构建产教融合生态

  校校、校企联动,推动育人成果反哺区域发展,同时依托产业需求优化育人方向。

  贯通培养:与天津一商校联设春考班,升学率100%;与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3+2”联合培养(3 年中职+2年高职),转段通过率100%,为京津冀产业协同输送稳定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与京东、海尔等企业组建产业职教共同体,将企业技术标准、岗位需求融入教学内容,2024年入选河北省校企合作示范项目“五十佳”;计划 2025年将“智能评价结算系统”(适配新零售、现代物流领域的教学与实践系统)申报中国职教学会成果案例,该系统已在京津冀部分合作院校与企业试点应用,提升教学与生产对接效率。

  三、成效彰显: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经过多年协同实践,雄县职教中心实现多维突破,成为京津冀职教协同的“标杆校”:

  1.治理效能跃升:紧扣雄安新区产业规划,新增物联网技术、中医康养等5个贴合区域发展的专业;形成以“12345”体系为核心的特色德育模式;教师与学生对学校管理的满意度从62%提升至89%。

  2.人才培养提质:累计培训师资3500余人次,教师获省级以上奖项80余人次,4人获评“河北省技术能手”;职教高考升学率达100%,对口升学率95%,高出全省平均水平近40个百分点,毕业生成为雄安乡镇建设、京津相关企业的骨干力量。

  3.社会服务增强:年均为新区企业培训2000人次,涵盖技能提升、职业资格备考等内容;承接会计、电子商务师等资格认证考试,年服务考生超1000人次;组织学生为雄县甘薯代言、制作雄安地标讲解视频,深度融入区域经济与文化建设。

  四、未来展望:深化协同,迈向更高质量

  站在新起点,雄县职教中心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围绕三大方向深化京津冀职教协同:

  1.强化数字赋能:依托河北省职教数字化转型政策,建设智能化教学平台,实现京津冀优质课程、实训资源的线上共享;

  2.深化国际交流:联合京津院校引入国际职教标准,开展对外合作办学,提升京津冀职教的国际化水平;

  3.完善长效机制:推进“3+2”“3+4”(3年中职+ 4年本科)贯通培养模式,建立京津冀职教师资互认、学分互认机制,构建更高效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从资源短缺到生态初成,雄县职教中心的实践印证了党建引领下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强大生命力。未来,这座扎根雄安的职教摇篮,将继续以“共建、共享、共育、共联”为路径,为区域发展注入更强劲的技能人才动力。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5-09-11 16:29
中国教育在线 2025-09-03 18:08
陕西省教育厅 2025-08-28 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