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构建的难点与途径研究
2023-07-03 14:32:00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国家经济发展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面对新形势,理论界原创出一套立足于我国国情、反映社会经济状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话语体系成为必然。然而在目前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主体地位受到冲击、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水平不高、经济思想体系的构建过程中缺乏文化自信、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不明晰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难点并寻找相应解决路径,努力打破话语被动局面,展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的优势。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实践;话语体系

  引言:话语权作为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国竞争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话语体系建设相对滞后,这既不利于中国政治经济学学科体系的构建与发展,也不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对外传播能力和影响力。在“争夺话语权和话语体系”日渐凸显的今天,对于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所遇到的困难与相应解决路径的研究显得刻不容缓。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构建的时代背景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方面的发展都处于深刻变化期,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体系融为一体,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央。随着我国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扮演角色的重要性不断增强,面临的国际国内挑战也日益严峻,为新时代经济建设提供系统化的经济学说和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使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成为时代命题。在战略机遇期怎样获得更大的主动权,创新出根植于中国国情、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给我国的政治经济学提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政治经济学工作者认真分析现实问题、找准主攻方向,对战略性与全局性问题进行重点研究,努力“改善中国国际话语不足的状态”,以作出科学的回答。

  从国内形势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增长速度在众多国家中名列前茅,进入21世纪后,我国经济依然保持了高速发展的势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进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逐步完善,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使得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建设上取得了高度自信。因此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阐释中国道路、总结中国经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已经成为新时代我国经济学界的时代课题,需要政治经济学工作者们迅速做出反应,积极应对,在学术领域述学立论、建言献策、实现整体性的大突破、回答好时代之问。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主体地位受到冲击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根据我国具体国情,立足于发展中的实践寻找新特点新规律,将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果进行总结提炼,并将实践经验提升为系统性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的指导思想,引领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前进方向,然而近些年以来西方经济学理论一度主导了我国经济学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在一些领域甚至出现了以西方理论解释中国社会现象的思维模式,相关工作者在经济领域的研究工作中一些制度的制定都没能摆脱西方国家曾经定好的“标准”,在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道路中急于取得成绩的我们甚至照搬照抄西方经济学理论中的研究范式、概念方法,希望能够适用于我国的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的过程中存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体地位不鲜明,立场、观点、方法运用不足等缺点,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系统、成熟的学术体系、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面临着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的局面。近些年来,社会层面缺乏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系统性传播,人民群众对于相关理论知之甚少,西方意识形态的渗入普遍存在,影响国民政治经济观念的形成;同时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工作者未能深入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挖掘马克思主义原理,学科话语体系建设中“学徒思维”严重;另外高校之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交流会议开展次数还有待提高,缺少丰富多样的相关系列活动。总体来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体地位受到了西方经济学的冲击。

  2.2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水平有待提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学说大量涌入,影响着我国政治经济学学科的建设,并尤其成为高校经济学课程教学的重点。高校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与教学最为活跃的场所,也必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权的重要场域。然而在如今高校必修科目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受重视程度不足,课时也有缩减的倾向,反而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体系完备,课时也有所增加。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学科建设中处于弱势地位。同时在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教材的选用层次不齐、没有统一的标准,个别教材的权威性有待考察,导致相关人员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理解存在差异,交流探讨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部分专业研究人员关于西方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缺乏科学的判断,甚至视其为教条,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深入研究的积极性不高,未能投身于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的系统性建设。

  2.3经济思想体系的构建过程中缺乏文化自信

  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这个国家的历史进程与文化积淀,经济话语的自信深深扎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作为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我国拥有优秀的文化基因,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包含了丰富的经济思想。然而当前由于经济发展状况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对落后,学术界对于西方经济学的研究较为深入,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经济思想的研究还相对比较薄弱,导致我国形成了以西方经济理论解释中国社会经济实际情况的习惯,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时缺乏文化自信。在国际上没有形成具有影响力的话语体系与自身的评价体系,失去了话语权。即使能在国际上发声也影响力很小,无法广泛传播,甚至在一些学科问题上没有解读权。近些年国外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对我国主流思想产生较强冲击,历史虚无主义呈蔓延趋势,中国经济思想“走出去”的步伐减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对于中华优秀文化中经济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还不够,未能真正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在学术话语体系方面的现代性转换,这对于我国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中文化自信的建立极为不利。

  2.4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不明晰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也是其发展根基所在。不管时代怎么变化,在学科体系研究过程中都应该紧贴社会发展,及时发现人民群众需求,并投身于实践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部分学者经常以西方经济理论体系为典范,套用学术体系的现象普遍存在,未能结合中国目前的现状,话语表述不能反映出人民心声,缺乏人文关怀。同时政治经济学工作者构建具有公信力、影响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的水平还有待提高,对于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需要的信息反馈整合不及时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滞后性存在矛盾,形成的话语体系没能对中国经济发展和人民大众需求的实际问题进行充分发声,也与当前社会变革的现实需要契合程度不高。总体来说,政治经济学工作者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现上重视程度还不足,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不明晰。

  三、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难点的解决路径

  3.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济理论为指导

  政治经济学阶级性鲜明,可以说不同政治经济学代表了其背后阶级的立场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建立的基础理论,始终指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曾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近代以来我国发展历程赋予的规定性和必然性。在我国,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最终也不能发挥应有作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既要体现出中国特色,又要借鉴和吸收现代经济学的有益成分。提炼归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重大理论创新,完善基本理论命题;其次,政治经济学工作者要深入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进行扎实的理论研究,深刻凝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政治经济学的逻辑起点与核心范畴,增强话语体系的学理性,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预测力,为构建高质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打好基础;再次,加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高校之间的交流学习,举办丰富多样的马克思主义系列活动,凸显出马克思主义在话语体系建设中的重要性。总之,我们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并以此来指导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话语体系中的指导地位。

  3.2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经验,推动话语体系创新

  新中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创新的现实基础和创新土壤。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中国经济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解放与发展生产力、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我国在各个领域的伟大实践为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也要与时俱进,要能够结合中国现状,致力于话语体系的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有没有中国特色,归根到底要看有没有主体性、原创性。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不仅难以形成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而且解决不了我国的实际问题”。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曾反对“一切以外国为中心,作留声机,机械地生吞活剥地把外国的东西搬到中国来,不研究中国的特点”的错误倾向。所以在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全盘接收别国的实践经验,在借鉴成功经验时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习吸收世界优秀文明理论成果,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更多选择。高校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设置方面要增加课时,使学生形成系统的学习体系,对相关知识理论进行深入学习。培养专业人才时使用具有权威性的学习教材,调动相关人员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积极性,着重培养优秀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功底扎实、熟悉中国实际情况、能够进行理论创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专业型人才。只有提高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水平,将话语体系的建设落到实处,才能使更多专业研究人员积极投身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

  3.3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增强经济理论的文化自信

  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其中的经济思想源远流长,远远早于西方的经济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是塑造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的文化基因,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基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话语体系展现民族性和原创性的重要途径。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民族传统文化为支撑,这是我们当下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过程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所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现代化经济建设中取得的丰硕成果不仅得益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并且得益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经济思想的继承与发扬。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需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并立足于我国国情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平等的姿态与西方文化进行学术层面的交流,传递出中国文化理念,使中国不断靠近世界舞台中央,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唱响“中国声音”。政治经济学工作者们要充分发挥文化的精神引领作用,继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经济思想,用心感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讲清楚”,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文化自信’的科学论断”,并以其为指导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提升国家软实力。

  3.4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范式和价值导向

  理论范式既是方法论层面的问题,也是世界观和研究立场问题,“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决定了中国经济学人对经济社会生活的思考内容和方式、术语的使用以及生存方式的选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视角,有利于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强化其理论范式以人民为基础的特征。 在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时,话语体系的构建要扎根于人民需求,立足于社会实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这样的政治经济学才具有感染力、吸引力、影响力和生命力。脱离了人民群众的学术研究就失去了灵魂,空有躯壳,毫无生命力与创造力可言。只有将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才算做到了为人民做学问,为人民谋福祉。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从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出发,切实关切人民问题、人民需要,这样才能正确分析和解决我国改革和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视角,贯彻发展成果人民共享的理念。政治经济学工作者要站在人民立场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将人民群众的需求放在首位。及时建立民意反馈平台,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民生问题进行整合,并根据反馈意见对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进行调整创新,对人民群众的需求作出回应,真正做到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提高人民群众对于话语体系的认可度。

  结语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如何更好更快地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是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一项复杂而系统的任务,这不仅关系到学术话语体系的进步,也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在构建过程中我们应体现出“中国特色”,广大政治经济学工作者们要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立足实践,坚定文化自信、守正创新,形成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研究导向,为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构建过程中的难点问题贡献出自己的微博力量。

  (作者:朱婧鈜,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李娟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本文系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面临的困难与对策研究”(17JDSZK093)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杜永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术话语体系创新研究》,《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

  [2]. 刘昌明、杨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外交话语到外交话语权》,《理论学刊》2019年第4期.

  [3]. 习近平.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EB/OL].新华网,2015-11-24.

  [4]. 宋艳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权的高校场域建构[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7(02):137.

  [5]. 孔祥利,秦晓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新境界与新构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1):118-128.

  [6].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4页,第9页,第5页,第16页,第24页,第17页.

  [7].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5月17日)》,《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第2-3版.

  [8]. 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07.

  [9]. 韩庆祥、张健:《论 “五维中国”———解释当代中国道路和中国话语的一种学术框架》, 《江海学刊》2020年第1期.

  [10]. 万华炜.基于政治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话语体系的构建[J].社会主义研究,2015(1): 106-110.

  [11]. 刘儒、王换:《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历史演进的内生性逻辑与基本经验—以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为主线》,《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8年第6期.

  [1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实习编辑:吴蔼琳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1153537199 2023-06-10 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