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网络文化安全建设的问题与路径研究
2023-07-03 14:42:00

  摘要:网络文化的内容深刻地反映着社会现状、网络文化是否安全与国家、社会的安全息息相关。在“文化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多元文化在网络空间中相互激荡,一些错误思潮在网络空间形成不良影响,网络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如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冲击、民族精神的培育受到干扰、部分网络舆论偏离正确轨道、网络空间监管力度不足。本文在这种形势下积极探索解决路径,针对出现的问题给出了巩固马克思主义文化安全思想的指导地位、强化国民文化自信教育、坚定党对网络文化工作的领导、深化网络文化体制改革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网络安全、意识形态、民族精神、文化自信

  一、网络文化安全建设的必要性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概念,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涵盖范围广泛、包含了国家各项安全领域的内容,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和可持续性的特征,文化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成为新时代文化传播交流的重要载体,网络文化作为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文化所呈现出的新形态,其内容深刻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并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精神层面的需求。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我国建设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打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尤为重视,始终强调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多次指出“网络文明是新形势下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领域,要以时代新风塑造和净化网络空间”。如今中国已经大步迈入崭新的历史时期,把握网络文化建设的正确价值导向、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成为时代课题。维护好社会主义网络文化的安全不仅能够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增强民族凝聚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提供精神动力。

  然而目前随着互联网空间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网络文化中一些问题逐渐暴露,我国的网络文化安全正面临着严峻挑战。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产生冲击,干扰了网络文化舆论的正确方向;社会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之风盛行,部分国民的价值观扭曲、民族精神的建立受到影响;网络低俗文化泛滥、网络暴力频发、管理体制滞后、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普遍存在,这些都不利于我国树立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成为网络强国。网络文化安全的建设迫在眉睫,需要我们给予重视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相应对策。

  二、网络文化安全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冲击

  主流意识形态即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一个社会里占主要领导地位的意识形态。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一直以来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即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近些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迸发出强大的凝聚力与吸引力。然而一些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快速发展十分忌惮,于是凭借经济上的优势与国际上的影响力,通过网络文化传播其所推崇的“普世价值”,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受到西方价值观念的干扰。网络作为汇聚多种社会思潮的主要平台,往往成为不同意识形态碰撞的“前沿阵地”,我国网络文化安全受到威胁,尤其是资本主义文化观念的渗透,对国内主流文化产生剧烈冲击。在我国国民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西方国家巧妙地通过网络文化,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优势”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劣势”无限放大。尤其是对于新一代青年群体来说,正处于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概念的认识还较为模糊的阶段,网络上关于“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更好”的言论席卷而来,这使他们中部分人群盲目崇拜资本主义相关制度,甚至动摇了原本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再加上网络文化多元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并存,资本主义文化宣称其更加文明、自由,并以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这使西方文化也具备了一定影响力,给我国主流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巨大考验。

  (二)民族精神的培育受到干扰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这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民族精神与该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割不断的联系。中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国的民族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优秀文化的精髓。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逐步深化,一些问题凸显了出来,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资本主义腐朽文化在社会上靡然成风,通过网络平台广泛传播,这些都对新时代民族精神的培育起着阻碍作用。在一些政客别有用心的政治意图下,“历史虚无主义”盛行,其目的在于彻底否定我国历史发展的过程,否定一脉相承的中华传统文化,这无疑对民族团结、国家稳定造成了极大破坏。这些“历史虚无主义”宣传者极力推崇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否定我国立足于实际情况探索出的适合国情的道路,有的甚至利用我国地域发展不均衡、边疆民族问题进行民族分裂,在网络上煽动一些民众对于政府的不满情绪,削弱民族凝聚力。如“新疆棉”事件,国内外反动势力打着人权的幌子,捏造充满恶意的我国政府“强迫劳动”的谎言,从而损害新疆棉种植者的利益,破坏他们生存与发展的途径,制造边疆劳动者与政府的矛盾;在“台湾问题”上,想将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破坏我国国土完整,从多种渠道强行干涉我国内政,触及国家核心利益,最根本的目的则是通过网络文化潜移默化的分散我国的民族凝聚力,弱化民族精神。

  (三)部分网络舆论偏离正确轨道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目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有部分人利用目前存在的矛盾在网络上故意炒作话题、制造舆论,使人民对国家、对政府产生误解,甚至对党的领导工作进行质疑,不良舆论通过网络平台迅速发酵、加上背后资本势力的不断推动,使社会矛盾日益凸显,这完全违背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回想三年来的新冠疫情,中国政府本着人民至上的理念,为了老人儿童免受病毒的攻击不惜以经济发展作为代价,根据各地疫情发展态势制定不同的防疫政策,实施管控,将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始终践行着党的初心与使命。然而部分网民受到西方反华势力的蛊惑,对国家政策产生质疑甚至发表一些有损国家与党光辉形象的言论,妄想颠倒黑白,制造国家内乱。还有网民对网络上未进行考证的抹黑英雄人物形象的谣言进行传播,“狼牙山五壮士”丑化案在网络上形成轩然大波,这些舆论制造者打着“探究历史真相”的幌子,否定英雄人物的功绩,这种不良的网络文化与抗日战争中涌现出来的英勇抗敌、舍生取义的英雄事迹背道而驰,偏离了文化正确的发展轨道。近期,“笑果文化”演员在脱口秀节目中发表的错误言论公然挑衅侮辱人民军队,这种不恰当的比喻不仅触及到了军人的底线,也触及了中国人民的底线:人民军队不容冒犯必须敬畏。在这件事情的持续发酵过程中,竟然还有网民顶风作案,增热度发表不当言论亵渎军人尊严,在网络上形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四)网络空间监管力度不足

  网络文化具有其特有的虚拟性,隐秘性,这可以让网民畅所欲言,在网络空间展示自己真实的想法。然而有一些投机者利用网络带来的便利,在网络空间肆意传播低俗文化,部分网络节目为了收视率、甚至用传播冲破道德底线的非主流价值观博取大众眼球。一些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十分不利的综艺类节目、衣着暴露的舞台演出、内容庸俗的电影电视剧污染了网络空间环境;抖音、快手等小视频软件对于视频内容把控不严格,低俗、媚俗的网络文化未经筛选进入大众视线,有的甚至产生不良影响,这些现象都严重威胁着我国网络文化安全。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网络暴力频繁发生,有网友只是在网络上分享生活,仅仅在网络平台上发表的一张照片就引来了很多“键盘侠”的人身攻击,侮辱性的言语、恶意的造谣和评论使她患上了抑郁症并在半年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类似的事情在近年来层出不穷,网络暴力给群众生活带来很大困扰。同时网络上个人信息泄露严重,网民在网站填写的个人信息被一些不法分子收集并卖给机构,各种骚扰电话接踵而至,也为网络诈骗埋下了隐患。近年来利用网络的便捷进行学术造假的人不在少数,这种学术不端的行为是网络文化中的糟粕,应进行严格惩治并加以剔除。结合上述网络空间出现的问题,反映出目前监管部门对于网络文化的监管存在一定漏洞,还没有针对性的突破,网络文化安全时刻面临潜在威胁。

  三、网络文化安全建设的路径

  (一)巩固马克思主义文化安全思想的指导地位

  国家文化繁荣发展为民族复兴奠定了精神根基,网络文化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分支,其发展深刻反映着文化安全的状况。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我国网络文化安全建设,曾多次强调网络文化安全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总书记将我国网络文化发展现状与马克思主义文化安全思想进行结合,形成了新时代网络文化安全建设的指导思想。我们要重点关注网络上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冲击的问题,积极建立关于网络文化安全的学习教育平台,号召全民学习相关知识;全网普及文化安全教育,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感召力,坚守住主流舆论阵地。同时要旗帜鲜明的建立马克思主义文化传播体系,将新时代网络文化安全的内容融入进去,做到观念创新、与时俱进。对于传统文化传播形式较单一,整体创新不足的问题进行着重改善,进行文化自省并借助网络平台推进传统文化的转型。通过网络文化的渗透作用,提高人民群众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可,尤其要提高青年一代对外来意识形态的辨别能力,使他们能够自觉抵制文化霸权主义,与不良社会思潮作斗争。在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上下功夫,牢牢抓住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坚决打击一切对我国主流文化安全造成威胁的外来文化,用好网络传播的优势,守住文化安全的底线,巩固马克思主义文化安全思想的指导地位。

  (二)强化国民文化自信教育

  民族凝聚力不强,民族精神弱化等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还是国民对传统文化学习的欠缺与西方文化的冲击,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感召力未能充分发挥。面对资本主义腐朽文化在网络空间的盛行以及否定我国历史发展、民族分裂言论的肆意传播,强化国民的爱国主义教育显得刻不容缓。对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国民进行文化自信教育。首先,应在相关网络平台强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度,弘扬时代精神,以网络文化为点带动整个社会面的学思热潮,进而调动中华儿女骨子里的爱国基因,建立国民文化自信;其次,将培育国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心任务,网络文化需时时处处传递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使其深入人心,筑牢民族之魂,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不偏离正确轨道,国家长期稳定繁荣。再次,重视以史育人、以文化人的作用,讲清楚历史和人民为何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道路,厚植网民的家国情怀,网络平台严格过滤并剔除破坏我国民族团结的有害文化,与“历史虚无主义”等不良思潮进行坚决斗争。最近“淄博烧烤”火速“出圈”、霸屏网络,表面上看旅游业迎来了春天、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实则淄博人民身上散发出的光与热温暖着每个游客的心,这正是当地人民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在去年疫情的严峻形势下,淄博政府用实际行动书写着爱国爱党的誓言,给大学生做好了在关键时刻坚定政治立场的榜样。网络上诸如此类优秀文化的传播能使国民爱国主义情怀高涨,民族凝聚力增强。

  (三)坚定党对网络文化工作的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最大的优势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来指导国家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践行初心与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党的带领下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不断深化,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加强网络领域的“同心圆”建设,在多元文化相互交织的网络空间里,只有坚持由党引导舆论走势,才能握紧主流文化领导权,保证网络文化的正确发展方向。我们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传播优势,网络文化的传播内容应坚持贯彻落实党中央下发的相关文件,与党的思想保持高度一致,媒体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动摇。在相关举措上,首先,用好相关网络平台,通过纪录片、短视频或专题讲座等多样化的传播形式来传播贴近人民群众生活、人民喜闻乐见的积极向上的文化。在如何发展好网络文化事业上下功夫、多在网络上举办公益性文化活动,尽量缩小地域差异,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其次,重视党员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党员同志在网络文化行为规范中的作用,积极培养网络文化建设相关人才,在网络文化的话语权上下功夫,让党的声音占据舆论主战场。再次,坚决抵制一切偏离党的指导思想的网络言论,严格筛除一切反动势力及境外反华势力对否定共产党执政工作的恶意引导言论,要保证党旗永不褪色、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底色永远鲜明。

  (四)深化网络文化体制改革

  针对目前网络空间问题频发的问题,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务必要做好国家网络安全的监管工作,全面强化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切实做到维护网络领域安全。首先,在核心技术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速“卡脖子”难点技术的攻坚克难,在硬件设备上脱离受制于人的局面,进而从根源上摆脱网络系统潜在威胁。其次,加强对网络文化内容的监管力度,归纳总结网络空间频发的现实问题、及时寻找对应的解决措施,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并贯彻落实具有针对性的治理文件。再次,对于低俗、媚俗文化的肆意传播,网络暴力频发、个人信息泄露、学术造假等扰乱网络空间秩序的现象进行整治,及时成立专项行动小组巡查、发现后进行严厉打击。在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的引导下,不同主体都需要为优化网络文化发挥积极作用:企业要加强行业自律,在网络文化内容与形式上积极创新,能够做到发扬网络文化中的精华、剔除文化糟粕,大力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优化网络文化资源配置中起主要推动作用;在发展文化产业时避免盲从市场资本,守住基本的道德底线,大力发展使国民能够同频共振的主流文化。网民要有网络法律意识,依法上网,重视个人文化安全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深化责任与义务相统一的观念,减少网络失范行为。高校作为培育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场所,应开设网络文化安全建设的相关课程,增加举办相关专题学术会议的次数,请专家进行讲座,培养一支能为深化网络文化体制改革出谋划策的专业人才队伍。

  结语

  在“文化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网络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一个国家的网络文化是否安全对该国各方面的影响是深刻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网络文化的发展,多次强调应当理论联系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目前我国网络文化安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毋庸置疑,这项重要的时代课题由于多种因素制约,探索道路注定坎坷,但只要我们坚定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立场、坚持党对网络文化工作的领导,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与监管体系,就一定可以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安全体系。

  (作者:朱婧鈜,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139页。

  [2] 习近平致信祝贺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召开强调 广泛汇聚向上向善力量 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N].人民日报,2021-11-20(1).

  [3] 吴璟,王义保.网络文化安全的无缝隙治理[J].探索与争鸣,2016(11):123-125.

  [4] 许恒兵.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演进、危害及其批判[J].思想理论教育,2013(01):31-35.DOI:10.16075/j.cnki.cn31-1220/g4.2013.01.005.

  [5] 周剑娜,荆蕙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探析[J].理论探讨,2022(02):107-113.DOI:10.16354/j.cnki.23-1013/d.2022.02.018.

  [6] 殷鹤.我国网络文化安全治理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文化安全思想[J].理论导刊,2020(02):57-61+106.

  [7] 王海军.汲取经验智慧 践行初心使命 “四史”是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必修课[J].人民论坛,2021(01):100-102.

  [8] 赵雪.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舆情引导机制论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2):97-102.DOI:10.16164/j.cnki.22-1062/c.2021.02.013.

  [9] 郭国祥,楚管迪.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建设八大效应探析[J].湖北社会科学,2023(04):15-24.DOI:10.13660/j.cnki.42-1112/c.016076.

  [10] 刘瑞,蒋笃君.略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新形势及优化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2(04):124-128.DOI:10.16580/j.sxlljydk.2022.04.010.

  实习编辑:吴蔼琳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1153537199 2023-06-10 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