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时刻,为深切缅怀革命先烈、赓续红色血脉、厚植爱国主义情怀。7月12日,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人文艺术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在学生处副处长杨伟华,人文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戴琰及辅导员刘亚兰的带领下,赴咸阳革命烈士陵园开展“赤心映丰碑 薪火传英烈——烈士碑文描金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通过敬献花篮、参观纪念馆、擦洗墓碑、碑文描金、烈士英名录描红等系列行动,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教育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以实际行动传承英烈精神,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鲜花奠英魂:初心如磐志不改
上午10时,烈士纪念碑前庄严肃穆,师生列队肃立,手持菊花鞠躬默哀。默哀毕,学生代表抬起花篮缓步前行,缎带上“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18个字熠熠生辉,杨伟华与戴琰代表志愿者们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神情肃穆地整理好花篮缎带,以庄重的礼仪表达对英烈的深切缅怀与崇高敬意。
戴琰在纪念碑前发表讲话。她表示,先烈们的精神永垂不朽,这种精神将激励着我们在各自岗位上拼搏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她强调,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将这种精神融入工作与生活,厚植家国情怀,面对困难勇往直前,面对挑战毫不退缩,以优异的学习成绩、优良的工作作风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书写新时代青年的奋进篇章。
随后,志愿者们向革命先烈敬献鲜花并鞠躬致敬,共同表达对先烈的缅怀和敬意。
纪念馆悟初心:红色血脉永流传
在烈士纪念馆内,一件件珍贵的革命文物、一幅幅生动的历史图片,再现了革命先烈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参观过程中,志愿者们仿佛在和历史对话,心中油然而生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志愿者詹清茹在参观时表示:“此次参观,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继承先烈遗志,努力学习,增强体质,报效祖国。”
净布擦丰碑,一尘一土蕴深情
在描金之前,志愿者们先用干净的软布清洁碑体,俯身细致擦拭每一块烈士墓碑,清除每一处尘埃,擦拭的是墓碑,铭记的是历史,大家纷纷表示,每一次擦拭不仅是对烈士的致敬,更是一次无声的对话,在对话中能深切感受到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
金笔描丹心:一笔一画寄哀思
在为烈士墓碑描金时,志愿者们神情专注,手持勾线笔蘸取金漆仔细填补碑文褪色的字迹。每一笔勾勒,都凝聚着对先烈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描的是金字,铸的是信仰。”志愿者通过亲手描摹烈士英名,更加深刻体会到革命精神的伟大。描金活动让红色基因融入青年学子血脉,激励党员和青年学子将革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为责,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志愿者张曼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能够亲手为烈士碑文‘描金’,感到无上光荣,这不仅是对烈士事迹的铭记,更是对崇高精神的传承。我们将以革命先烈为榜样,脚踏实际,刻苦学习、锤炼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朱笔描碑红:一撇一捺含敬意
师生志愿者们手持朱笔,在咸阳阻击战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凝神聚力地进行描红。一笔笔勾勒,将碑文上的英烈之名细细填涂得鲜红如新;一次次落墨,让那段浴血奋战的历史在青年的指尖与目光中愈发清晰。朱红沿着字迹蔓延,既是对烈士英名的郑重擦拭,更是将英烈精神以最质朴的方式刻进心间,让红色记忆在笔墨流转中代代相传。
此次活动作为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人文艺术学院2025年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不仅是一堂浸润灵魂的思政实践大课,更是一场直抵心灵的精神淬炼。“描金”等行动,不仅让烈士碑文在笔墨间重焕时代光彩,更让红色信仰如星火般在青年学子心中燎原扎根。未来,学校将咸阳革命烈士陵园确立为红色教育核心实践基地,持续推进烈士事迹征集、“致敬英烈”主题宣讲等常态化活动,让红色基因如种子般在青年血脉中深植,在理想信念中生长,在担当作为中绽放,最终结出赓续使命、奋勇前行的时代硕果。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