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山东财经大学三千计划 | 探秘诸城派古琴:在弦音与数字间寻根溯源
2025-08-11 10:28:00
山东财经大学
  2025年6月30日-7月1日,山东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数字浪潮激扬古琴音韵,三千计划实地调研”琴韵拓新团奔赴山东师范大学、普铭古琴等地,开展对诸城派古琴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的调研。
  团队成员与张富森和高培芬的合影
  6月30日,团队首站抵达山东师范大学,拜访了诸城派古琴研究专家张富森教授和传承人高培芬老师。张教授从历史角度梳理了诸城派古琴的发展历程,讲解到,诸城派古琴又称“王氏古琴”,明清时期兴盛,被誉为“中国四大流派”之一,风格古朴遒劲、含蓄韵雅,《长门怨》《秋风词》《关山月》等曲目更是其经典代表。
  张富森为团队成员讲述诸城派古琴的发展史
  高培芬老师不仅在演奏技巧上炉火纯青,更对其传承现状有着深刻感悟。她谈到,诸城派古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保护,影响力也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大。因此,利用数字时代的红利加强对诸城派古琴的宣传和传播,有利于其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团队成员与高培芬和张富森交谈
  7月1日,团队走访普铭古琴,探访传统斫琴技艺。斫琴师郭磊坦言,技艺传承面临材料稀缺、成本昂贵、人才断层等难题。他指出,斫琴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技艺,需要经过100多道工序,要求斫琴师具备木工、漆艺、音乐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而培养一名合格的斫琴师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目前愿意投身于这一传统技艺的年轻人较少。
  郭磊接受团队采访
  郭磊指导团队成员体验斫琴
  谈及数字化传承,郭磊以故宫博物馆CT扫描技术数字化标记尺寸为例,指出数字化对斫琴技艺传承有较强的推动作用。同时,他呼吁利用互联网扩大传播,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增强对古琴文化的认同。
  郭磊带团队成员参观普铭古琴
  此次调研深入揭示了诸城派古琴的历史价值与当代困境,同时凸显了数字化在非遗活态传承中的潜力,为传统文化与数字时代的共生提供了实践参考,彰显了科技赋能非遗活态传承的重要意义。
  通讯员|戴佩怡 张悦然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