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第十六届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成功举办
2025-07-13 01:14:00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202577日至10日,备受瞩目的2025年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铸造工艺设计赛全国总决赛暨颁奖典礼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松江校区成功举办。本次大赛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中国机械总院集团沈阳铸造研究所有限公司联合承办,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高校师生踊跃参与。

  大赛开幕:共迎盛会,开启征程


  78830分,大赛全国总决赛开幕式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志宏堂隆重举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秘书长刘鸿超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刘鸿超秘书长对远道而来的评委和参赛师生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他回顾了铸造工艺设计赛自2009年举办以来的发展历程,强调了赛事在坚守初心、提升铸造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努力和成果,得到了参赛院校和业内的高度认可。刘秘书长鼓励选手们通过比赛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为铸造技术与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并祝愿所有参赛选手取得优异成绩。开幕式结束后,选手们通过现场抽签的方式确定了答辩次序,为接下来的激烈角逐做好了准备。


  赛事盛况:创新比拼,彰显风采

  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铸造工艺设计赛作为一项重要的学科竞赛,旨在为材料成型相关专业的在校学生提供一个社会实践平台。本届赛事的成功举办,有力地鼓励了学生主动跟踪科技发展、深入学习铸造专业知识,有效提高了他们的铸造工艺设计和操作技能,进一步提升了科技创新与工程实践能力。




  78日和9日的激烈比赛期间,来自159所参赛院校的1548份作品展开了激烈的角逐,5461名参赛学生积极比拼创新成果。选手们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创新的设计理念和出色的操作技能,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蓬勃朝气与创新活力。比赛现场气氛热烈,评委们认真听取选手们的答辩,对作品进行细致的评审和点评,为选手们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颁奖典礼:表彰先进,展望未来

  7101030分,大赛颁奖典礼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隆重举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党委书记李江、副校长夏春明、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副理事长翟启杰、秘书长刘鸿超、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项目主任张振、上海市相关行业协会领导、总决赛评委、参赛师生,以及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职能部处负责人和材料学院党政领导等出席了颁奖典礼。颁奖典礼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秘书长刘鸿超主持。


  李江书记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向莅临本次典礼的各位领导、嘉宾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他指出,中国大学生铸造工艺设计大赛作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的重要赛事,与学校产教融合的办学特色高度契合,为同学们提供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的宝贵平台。李江书记希望同学们能够以此次大赛为契机,继续保持对铸造专业的热爱和追求,不断学习,勇于创新,同时牢记使命和责任,为推动我国铸造行业发展、实现制造强国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翟启杰副理事长代表铸造分会和大赛执委会对本次评审专家、承办单位和各参赛院校表示了感谢。他强调了铸造作为现代制造工业基础工艺之一的重要性,以及铸造工艺设计赛在高校工程教育中的补充作用。翟副理事长希望广大学生以大赛为契机,施展才华,拾级而上,为铸造技术与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张振主任代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向为本次比赛辛勤付出的专家及承办单位致以衷心的感谢。他希望铸造工艺设计赛执委会能够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围绕大赛目前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对标先进评估标准,不断强化内涵建设,持续创新赛事形式与内容,使铸造工艺设计赛更加完善、务实,实现更长远的高质量发展。



  在颁奖环节,翟启杰副理事长分别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夏春明副校长、迈格码(苏州)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经理 Moritz Weidt 颁发了承办单位特别贡献奖,并为本次大赛的评委颁发了荣誉证书。经过激烈的角逐,大赛最终评选出一等奖69个、二等奖74个、三等奖306个。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和铸造工艺设计赛赛项执委会共同承担了本次大赛的组织工作。他们积极协调、精心筹备,主动担当、密切配合,确保了大赛各项流程的顺畅推进,为赛事的成功举办提供了坚实保障。

  本届铸造工艺设计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高校材料成型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更对推动我国铸造专业教育改革、培养高素质铸造专业人才、促进铸造行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该赛事将继续秉承初心,不断创新,为我国铸造行业的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助力铸造技术与产业迈向新的台阶。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5-05-08 14:22
SRC-1750269121 2025-04-14 13:06
中国教育在线 2025-03-31 16:58
中国教育在线 2025-03-31 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