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政校企三方协同发力 打造产教融合就业快车道 --“高校服务临港新片区就业育人联盟”秋季招聘会在上海电机学院举办
2025-11-21 15:04:00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20251120日,由高校服务临港新片区就业育人联盟主办的“2026届毕业生英才通道启动仪式、优秀企业雇主奖颁奖仪式暨成员单位秋季招聘会”在上海电机学院临港校区举行。本次活动标志着服务临港新片区的人才招聘模式完成了从线下“就业驿站”到线上线下融合的“一站式”英才服务快车道的全面升级。

  当天下午,随着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校、企业及学生代表共同按下启动轴,2026届毕业生英才通道”正式启动。该通道将线下独具特色的“就业驿站”实体服务全面延伸至线上“云端”,旨在无缝串联“政策精准宣介、临港实习申请、简历一键直达、线上线下面试”等全链条服务环节,实现了物理空间与数字服务的无缝融合,为毕业生奔赴临港搭建起一条高效、便捷的“快车道”。

  “临港的未来系于人才,联盟的活力在于创新。”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党群工作部副部长谭荣友在启动仪式上强调,政、校、企三方同向发力,致力于将联盟打造为产教融合“示范区”和人才集聚“强磁场”。

  上海市教委学生处处长丁良在视频讲话中呼吁联盟以“英才通道”为新起点,共建覆盖更广、匹配更准、服务更优的就业育人新生态。

  上海电机学院院长龚思怡表示,作为联盟发起单位,学校始终坚持“因产而生、随产而进、融产而强”的办学特色,致力于培养“卓越现场工程师”,并推动临港政策红利精准触达每一位学子。“希望同学们珍惜机遇,主动了解临港、积极走进临港、立志扎根临港,在这里收获一份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的事业起点。”

  会上,临港新片区人才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张培对临港创客新政”十二条“进行了权威解读,向毕业生释放出强烈信号:临港不仅提供有竞争力的待遇,更致力于打造一个能让青年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广阔舞台。“我们邀请广大毕业生与临港这片热土共同成长。”张培说。

  据悉,该政策以“三个免费”筑梦,打造创业起步首选地。如,推出1000套“临港青春驿站”,提供15天免费入住及一站式服务;开放10万平方米创业空间,提供最长3年免租支持,3000套人才公寓以市场价格7折供应,实现人均每月居住成本低于1000元,最长6个月免租,彻底化解青年人才和创业项目的初始成本压力。以“六项补贴”护航,构建全周期成长生态圈。“六项补贴”覆盖“实习、安家、创新、创业、提升”全周期进阶通道,投入真金白银大力支持人才发展,如大学生实习、创客租房补贴每月最高均达5000元,技能提升补贴最高5000元等。

  会上同步发布的《临港新片区人才需求蓝皮书》,为人才流动与培养提供了精准的数据导航。

  政策的吸引力建立在坚实的产业基础之上。在随后举行的“优秀雇主企业奖”颁奖仪式上,来自集成电路、能源装备、民用航空、智能制造四大重点产业的15家优秀企业荣膺奖项。这些企业在学生实习质量与促进就业成效方面表现卓越,构建了清晰的职业成长通道,成为临港雇主品牌的杰出代表。

  上海瞻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孟经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电机学院从低年级就开始引入行业资源,这种前瞻性培养模式让学生更具竞争力。”他还提到,学生的务实态度、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及清晰的职业规划,也令企业印象深刻。

  招聘会现场气氛热烈,近200家用人单位现场布展,提供了涵盖上述四大重点产业领域的数千个就业与实习岗位,吸引了大量毕业生踊跃投递。机制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四学生聂博在招聘会后感到收获颇丰。他表示,学校举办的招聘会汇聚了许多与专业高度对口的优质岗位,作为机械类专业的毕业生,他更倾向于高端装备类和集成电路类企业。在与企业的直接交流中,不仅让他了解到前沿的行业动态,也帮助他精准评估了自身能力,对留在临港发展充满信心。”

  为强化线上线下联动,活动特设“直播带岗”专区,4家重点领域企业负责人变身“带岗主播”,通过线上平台详细推介优质岗位,吸引了大量线上求职者互动咨询。

  校方表示,为充分发挥新片区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的优势,上海电机学院加大了与智能制造、能源装备、集成电路、民用航空等重点产业对接,深化与上海电气、华虹集团、中国商飞等头部企业合作。通过布局建设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专项班、产教融合型微专业、微课程、住企联合培养基地、实习实践基地、科创驿站等,紧盯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全方位融合。学校2025届毕业生服务上海重点及先导产业占比达到80%,在临港新片区就业人数达389人。

  本次活动的举办,是“高校服务临港新片区就业育人联盟”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地方发展的又一次生动实践。它不仅为2026届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平台,更通过启动“英才通道”,构建了服务临港人才发展战略的长效机制,为临港新片区的建设注入了澎湃的青春动能。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5-11-10 17:10
中国教育在线 2025-11-10 16:45
中国教育在线 2025-10-09 23:50
中国教育在线 2025-09-26 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