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上海青年学者口语论坛——人工智能冲击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革新
2025-11-21 16:51:00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一、前言

  为应对人工智能时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国家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藉此背景,在上海市社联的指导下,由上海市演讲与口语传播研究会主办、上海立达学院承办的“第十二届上海青年学者口语论坛——人工智能冲击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革新”,于2025111814:30,在上海立达学院4106报告厅成功举办。本届论坛将聚集口语传播领域的专家、学者,搭建融通学界与业界的交流平台,从不同维度和视角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科前沿和学术焦点进行深度研讨。

  论坛邀请了上海市社联学会处代表卢红青、上海市演讲与口语传播研究会副秘书长黄晨、上海立达学院副校长祁焱华、上海立达学院传媒学院副院长衣小岑、院长助理谷峥及青年学者们参与。活动由立达播音专业教师葛梓涵主持。

  二、 活动内容

  1、 领导致辞,锚定方向 

  上海市演讲与口语传播研究会副秘书长黄晨指出论坛聚焦人工智能冲击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革新这一时代课题,具有一定现实意义,肯定上海立达学院的办学优势与承办能力,期待通过交流碰撞形成建设性共识

  上海立达学院副校长祁焱华强调,上海青年学者口语论坛连续举办12年,并成为上海市社联品牌项目,深感不易,且立达学院第四次承办,感到十分荣幸,介绍本校传媒学院播音专业在学科建设、实践教学、赛事成果及产教融合方面的探索与成绩;期待通过论坛形成教改共识、构建上海高校播音主持教育合作网络。

  2、专家分享,智启未来

1) 费泳(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系主任)

  AI时代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完整性,回归情感链接的不可替代性”为核心,展开深度分享。现在的智能技术虽提升了播音主持工作效率,却可能削弱从业者的独立判断、感知与情感表达能力。用多学科视角论证主持人的不可替代性,人才培养需“坚守人学,融合技术”,通过情境实训让学生重新学会“面对人”,最终实现培养在AI时代与技术共生、更具力量的公共表达者的目标。

2) 姜杉(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副主任)

  结合上海师范大学教学实践,围绕AI时代播音主持人才培养展开分享。现在的时代变革下需锚定职业伦理底线,推动课程体系革新,将传统课程升级为“智能有声创作”“全媒体新闻播报”等适配AI时代的课程。同时,打破学科壁垒,实现跨专业学分互认,搭建实战平台,通过赛事、教学汇报融入课程思政,推进双师建设引进业界资源,强化跨界素养适配多元就业场景。

3) 郑雅心(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播音专业教师)

  AI数字人主播引发行业思考,提出声音、语言表达、沟通是播音专业不可替代的核心。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播音专业基于毕业生调研数据,将课程重构为全媒体主持传播、口语传播、声音表演三大模块化选修课,并通过校企合作、跨专业联动、实战项目等强化实践,培养复合型人才,强调AI淘汰单一技能从业者,坚守专业本质才能立足未来。

 4) 马志国(上海立达学院播音专业教研室主任)

  结合自身主持经验,对AI时代播音主持行业及教育表示担忧,指出传统广电与新媒体主播岗位均面临AI替代风险。播音人才需开辟第二赛道,构建心理学、声学等跨学科知识体系,夯实跨文化传播、垂直领域知识与技术理解能力;学校则需加强实验室建设、推动课程标准改革,才能应对行业变革,助力学生长远发展。

  

 3、 访谈对话,碰撞思想

  1. 2025年最新人才培养方案中,针对AI时代课程做了哪些变革?

  马志国主任认为新增AI音视频制作、AI写作课程,邀请行业编导授课;强调AI应赋能学习而非替代,需做好人机结合,避免过度依赖。

  2. 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何改变?

  费泳教授认为核心始终是培养有真情、敬畏艺术的人,注重综合艺术素养与国际化视野;强调实践与个性发展,提醒论文写作中AI使用需控制比例,以自身思考为主。

  3. 课程体系中,行业专家与校内老师如何协调调配?

  郑雅心老师认为行业资深专家进校授课,与行业机构合作提供实践机会;大三通过“拜师结对”一对一对接感兴趣方向,大四助力职业规划。

  4. 提问:播音专业学生有哪些好的就业方向?

  姜杉副教授认为,学生要先勇敢走出校园就业,而非一味升学逃避;客观认知自我,立足本校资源踏实学习;多参与各校交流活动,积累经验,自信面对不同岗位,英雄不问出处。

三、 总结

  本次论坛的成功,不仅搭建了上海地区播音主持教育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更凝聚了行业共识,形成了一系列关于人才培养革新的有益思考。通过专家分享与访谈对话,进一步明确了AI时代播音主持教育的发展方向未来,上海立达学院传媒学院将持续深化科艺融合、智媒联动的教育理念,为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5-11-10 15:42
中国教育在线 2025-11-03 10:50
中国教育在线 2025-10-23 14:38
中国教育在线 2025-10-22 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