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2025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新模式》校长论坛在上海立达学院圆满举行
2025-11-22 22:53:00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2025年11月21日,上海立达学院以“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新模式”为主题的高中校长论坛盛大启幕。论坛聚焦四大核心议题——人工智能优化教育资源配置、AI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教育关键问题的模式变革应对、AI师生角色重塑,旨在搭建思想碰撞、经验共享的平台,探索AI时代教育发展的新路径。

论坛特别邀请到来自上海超级计算中心、复旦、交大、同济、华师大、上海市创造协会人工智能专委会等7位在人工智能与教育领域深耕多年的权威专家,他们涵盖AI教育技术研发、教育政策研究、高校课程改革实践等多个细分领域,凭借深厚的学术积淀与前沿实践经验,为现场嘉宾带来高维度、专业化的观点分享。同时,来自50余所优质生源高中的校长齐聚立达校园,共同围绕四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

本次论坛在上海立达学院党委书记李艳玲的开幕致辞中拉开帷幕。李书记在致辞中指出AI正深度重塑各领域,教育处于变革关键节点,AI赋能教育的相关问题是挑战更是机遇。上海立达学院秉持“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宗旨”,积极探索AI在教育中的应用,近年来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在智慧教学、数字校园、AI辅助学习等方面持续探索。唯有高校与中学、技术专家与教育实践者协同,方能打通AI赋能教育的“最后一公里”。

上海超级计算中心面向科研、工业、教育等多领域提供专业算力支持服务,2024年,我校与上海超算中心共建“数字与人工智能应用研究院”,特邀上海超算中心李根国主任作会议发言。李主任在发言中强调,国家“人工智能+”战略已深度融入科研创新、工业升级、城市治理、教育改革等众多行业领域,国内各高校也正积极在相关学科布局实践、深化探索。为此,他表示上海超级计算中心与上海立达学院携手推进人工智能与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并向现场各位高中校长发出诚挚合作邀请,共探协同发展新路径。

嘉一实验高中校长宋小宏分享学校人工智能教育实践:依托嘉定区数字化发展体系与科创资源,以“AI+工程”为特色,开设人工智能必修课程及“AI+X”跨学科融合课程,在教学层面借助合作APP实现课堂数据伴随式采集与大模型协同分析,一键生成多维度课堂评价及建议,助力教师专业成长与学校管理未来将坚持深化AI课程、赋能教与学全过程、坚守教育初心,认为AI未来会成为教育必做题而非特色。

上海立达学院副董事长、常务副校长蔡中奇介绍了学校办学特色与发展方向:学校核心聚焦数字、健康两大领域,以国际视野、需求导向办学,以“高端化、全球化、个性化”为发展战略,拥有“1+1+N”产教融合平台,构建了完善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学风建设体系,学生在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赛事中成绩优异,未来将持续做特做强,坚守育人初心。

本次论坛由上海立达学院副校长董珊珊主持。

随后,几位特邀专家围绕主题展开深度分享:

复旦大学大数据研究院副院长、博士后导师薛向阳教授从人工智能的定义、发展历程、技术进展、应用场景、风险挑战及未来趋势展开论述。特别是AI对教育和就业产生影响,改变了知识传授和学习方式。数据隐私、模型安全、算法偏见和内容真实性是AI面临的主要风险。AI失控和伦理问题也是需要关注的重要挑战。未来,AI将继续在数据、模型和算力规模上提升,推动技术进步。人机共生共进双向赋能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

上海交通大学信息化推进办公室副主任,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姜开达教授以上海交通大学的实践为切入点,通过具体案例,生动展现了顶尖高校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转型中的前沿探索与丰硕成果。他深入拆解了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实施路径,从AI助力教师高效备课、定制化课程AI应用开发,到自主研发AI助教系统、搭建“AI修业导师”体系,一系列落地实践不仅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壁垒,显著提升了教学效率与育人质量,更构建起可借鉴的顶尖大学AI教学应用场景、成熟模式与典型案例。同时,教授也围绕“未来如何强化AI教学应用的安全性”展开探讨,为教育领域以技术赋能适配教学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思路与实践参考。

教育部重点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金忠明教授深耕基础教育改革与教育政策研究多年,积淀了扎实的理论功底与丰富的一线实践经验。此次分享中,他立足基础教育的真实教学场景,以问题为导向,为我们深度破解AI与教学融合过程中的核心难点。他的分享既扎根实践、不避难点,又紧扣教育政策导向,为推动AI技术在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实现规模化落地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指引,让在场听众深受启发。

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人工智能学会秘书长汪镭教授从政策导向出发,强调人工智能是方法论而非单一学科,需与各领域结合才能产生生产力,相关部门应加强其应用的政策思考;强调人工智能需融入人文,注重方向正确性,管理部门要明确其合理发展方向;指出人工智能具有学科交叉特征,需哲学思考、建模等多种能力,应作为思维模式构建课程体系。

《如何在AI快速路上精准建设课程体系》圆桌论坛由上海立达学院数字科学学院副院长刘广威主持,李根国教授、汪镭教授、金忠明教授、孟源主任、丁峻宏教授等嘉宾共同参与。论坛围绕教育数字化转型与人才培养展开深度探讨。聚焦教育数字化转型,强调需结合区域、学校差异及AI发展与政策导向,构建精准化、可持续的教学新路径,论坛关注数字化工具的应用,探讨如何通过技术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助力个性化发展。“用心为学生设计,用爱引领学生成长”,未来教育中教师角色要从知识传授者向学习设计者、成长引导者的转变,聚焦教师新角色适应的系统性支持方案,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多元思路。

本次论坛通过主题演讲、圆桌对话、答校长问等多元形式,促进了高校与高中之间的深度沟通,为后续开展生源培育、课程共建、资源共享等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上海立达学院也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持续深耕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领域,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与优质生源基地的联动,为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5-11-21 16:51
中国教育在线 2025-11-10 15:42
中国教育在线 2025-11-03 10:50
中国教育在线 2025-10-23 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