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非遗助力美育浸润 协同育人共促传承——经开区四幼师生走进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
2025-10-14 14:16:00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职业本科院校在文化传承与社会服务中的辐射带动作用,10月11日,由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非遗传承与创新中心主办、绵竹年画研习社承办的“小小非遗传承人”巴蜀非遗文化体验活动(经开区四幼专场)顺利开展。经开区四幼师生走进非遗课堂,沉浸式感受巴蜀非遗的独特魅力,开启一场兼具知识性与实践性的传统文化美育之旅。

  本次活动以“赓续中华文脉,守护文化基因”为核心,聚焦巴蜀地域文化特色,精心设计绵竹年画、汉州蜀绣两大非遗体验模块,通过“感知—聆听—实践—交流”的闭环体验模式,让幼儿在趣味互动中触摸非遗温度,在动手实践中培育文化认同。

  在绵竹年画体验环节,非遗传承人张琴老师通过实物展品,向小朋友们讲解绵竹年画“门神驱邪”“福娃纳吉”的文化寓意,展示“起稿、刻版、印刷、彩绘”的传统工艺流程。随后,小朋友们在绵竹年画研习社成员的耐心指导下,上手体验年画传统拓印技艺。现场气氛热烈,当一幅幅精美的年画线稿跃然纸上时,小朋友们的惊叹声此起彼伏。

  在紧接着的汉州蜀绣体验环节,非遗传承人刘甜甜老师以蜀绣经典作品为切入点,展示蜀绣“虚实针”“打籽绣”的细腻针法,让孩子们直观感受“以针代笔、以线代墨”的刺绣技艺。随后,小朋友们在《蜀绣手绣工艺》公选课的同学们协助下,体验了蜀绣基本针法。在“穿针—引线—走线”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锻炼了手部精细动作,更在一针一线中体会到非遗技艺的匠心与耐心。

  作为四川省第一所公办的职业本科学校,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始终将非遗传承与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深度融合,依托绵竹年画研习社等学生社团,构建“课堂教学—社团实践—社会辐射”的非遗传承体系。此次面向经开区四幼开展专场体验活动,既是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非遗美育浸润”工程的重要实践,也是职业本科院校发挥资源优势、服务地方学前教育的生动体现——通过将非遗文化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美育课程,既为幼儿播下文化传承的种子,也为非遗活态传承注入青春力量,更搭建起高校与中小学校、幼儿园协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桥梁。

  下一步,学校将持续深化非遗与美育的融合创新,开发更多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非遗体验课程,推动巴蜀非遗文化走进更多校园、社区,以职业本科的责任与担当,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