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锚定“铸魂育人”使命,汲取“泰州力量: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打出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组合拳”
2025-11-07 16:23:00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

  11月6日,中共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委员会在4115召开以“锚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引领思政课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研讨会,进一步探索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质增效新路径。学校党委书记闵光辉、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许义文、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参加会议,会议由执行院长冯婷主持。

  许义文率先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他强调,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里程碑,会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系统谋划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和战略部署,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科学行动纲领,必将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产生重大深远影响。同时,他分析当前形势,指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上升,风险挑战增多,我们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将全会精神全面、系统、深度融入思政课教学,引导青年学生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与认同。

  其次,许义文带领大家回溯苏超联赛泰州逆袭历程。他谈到,泰州队以球场上的拼搏实践生动诠释了“三个不相信”的城市精神特质。这是根源于特等功臣和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以鲜血铸就的战斗精神,这不仅是泰州人民的精神瑰宝,更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还指出,其蕴含的敢拼敢闯的斗志、协同作战的团队意识、百折不挠的坚持品格、突破创新的进取精神和追逐梦想的执着信念,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滋养。这种精神对思政课教师而言,是砥砺初心、勇挑教学改革重担的精神动力,能激励教师直面教学难题、深耕育人事业;对教学实践而言,是可感可知的鲜活育人素材,能有效增强课程的感染力与说服力,引导学生传承奋斗基因、厚植家国情怀。

  再次,许义文提出,今后一个时期,思政课教师要持续深化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研讨,将全会精神系统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通过集体备课、专题教研等形式,推动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同时强调,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在于“让理论扎根现实土壤、让思想触碰青年心灵”,必须牢牢把握“贴近现实、贴近学生”的根本方向,精准把握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辩证统一;主动打破“课堂围墙”与“教材边界”,既要善用如苏超泰州队逆袭夺冠等本土鲜活案例,更要主动拥抱数字化教学变革,实现思政课有形有效高质量发展,积极培育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扎实理论素养与突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水平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业筑牢思想根基、汇聚青年力量。

  闵光辉在讲话中强调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是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根本遵循,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和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必须将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深刻把握其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把理论精髓转化为思政课教学的思想养分和行动指南,确保思政课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他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牢固树立“大思政课”格局,守正创新,敢于、勇于打破学科壁垒、校园围墙和思维定式,主动对接时代发展、地方实践和学生需求,将“泰州精神”等本土精神资源、苏超联赛等鲜活实践案例、区域发展成就等现实素材系统融入教学体系,实现理论深度、实践温度与时代高度的有机统一。二是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动力源泉,要聚焦青年学生思想特点和认知规律,精准把握学生在理想信念、价值追求、成长困惑等方面的核心问题;同时紧盯思政课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衔接不紧、感染力穿透力不足等突出问题,以靶向施策的思路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方式方法,让思政课真正回应时代关切、解答学生疑惑。三是要在把党的十二届四中全会精神给学生讲清楚上下功夫。讲好“十四五”成就的同时,努力将“十五五”的战略擘画转变成青年学子听得懂、喜欢听的语言,把党的创新最新理论讲深、讲透、讲活。

  研讨会现场,教师们围绕主题展开热烈讨论,纷纷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感悟。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副书记陈艳君老师表示:今天的这场研讨会使我获益匪浅,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核心是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引领,做好党建与思政课建设融合的文章。支部将持续深化探索,以党建赋能思政育人。同时推进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革命精神与时代精神、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的融合,为培养担当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任的时代新人筑牢思想根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张丽莉主任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隆重召开令人振奋、鼓舞人心,全会高度评价“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也为“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指明方向、明确目标。作为教研室负责人,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也带领大家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融入教学,要做到精准对接、有机渗透。自己首先要学深悟透、弄懂弄通,尽最大可能在课堂给学生讲好党的最新理论。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方瑶老师谈到:苏超泰州队的精神让我深受触动,思政课教学同样需要这种劲头,面对教学中的难点、痛点和新时代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不能固守传统教学模式。我将把苏超联赛中的团队协作故事融入集体主义教育章节,同时在教学方法上大胆创新,采用情景模拟、小组辩论等形式,让学生从“被动听”变为“主动讲”,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冯婷指出此次研讨会为学院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凝聚共识、明晰方向,全体教师将以此为新起点,锚定“铸魂育人”核心使命,从三方面精准发力:一是持续把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引向深入,将理论精髓转化为思政教学的“源头活水”,确保教学方向不偏航;二是守正创新提质效,紧扣“大思政”育人格局构建、智能化技术与课堂深度融合、“以学生为中心”理念落地见效等关键抓手,大胆探索教学模式革新与方法创新,让思政课更具时代感与吸引力;三是聚焦思政课育人实效育,以学生的满意度为标尺、获得感为核心、幸福感为追求,把价值引领融入知识传授全过程,真正让思政课入脑入心入行。

作者:潘丹丹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