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陈显婷 占尘雪)这里是就业升学双优的省委部共建医学强校,今天,距离2025年高考仅剩4天!即将拨云见日。
如果你想到温州求学,又励志学医,给你推荐温州医科大学。这所地处温州的省委部共建高校,是“东南医学高地”,拥有长三角医疗资源、兼具“医学特色+多学科协同”优势,且升学与就业双优。
温医大以医学学科为龙头,多学科协调发展,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等1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立足浙江“医学高峰”建设,学校构建“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5所附属医院(均为三级甲等医院),同时设有39所非直属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形成了辐射浙南闽东赣北的区域医疗中心,实现“课堂学习—临床实训—就业上岗”全链条贯通。
2024届毕业生留浙就业超74%,68.44%就业于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超七成研究生进入医疗卫生单位。本科毕业生升学比例超46%,国内多深造于浙大、复旦等,留学去向包括港大、新加坡国立等。
这所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医科大学,致力于打造“医学人才的孵化器”,既能让你探索生命科学的奥秘,又能帮你积累临床实战经验。欢迎选择温医大,锻造“精医术、有仁心”的医学竞争力。
今天推出【考前30问 · 第4问】(考前第4问 | 温医大今年新增的2个招生专业,好在哪里?)

【温医大】说
宝子们,想学医的看过来!温州医科大学最近又“放大招”啦——新增2个超有料的本科专业:
药物经济与管理:融合医学+经济学,专门培养能评估医药成本效益的“决策型人才”,课程设置涵盖药物经济学、卫生政策等,为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毕业生能进药企、医保部门搞政策分析,妥妥的 “医药行业大脑”!
生物医药数据科学:聚焦聚焦“数据驱动医学”前沿,主干学科涵盖数据科学、生物医学、药学等,实践环节包括医药数据挖掘、人工智能建模等,助力精准医疗与公共卫生管理,培养掌握生物医药知识与大数据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毕业生能玩转精准医疗和公共卫生管理,未来在医疗数字化浪潮里绝对吃香。
这两个专业还是教育部2024年重点引导设置的5个新医科专业中的两大方向,旨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康产业升级、医药数字化转型等国家重大需求。
能一次性新开2个专业,温医大有足够的底气和硬核实力。一方面是学科实力强,不光教知识,还教技能;一方面是师资力量强,李校堃院士等大牛带头搞科研;另一方面是毕业生的就业与升学质量优,近七成进医院,超46%进入浙大、复旦等名校深造。
想在浙江学“新医科”、进好医院,温医大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报考就是握住“健康中国”赛道的入场券~
2025考生你好,下面是关于温医大的故事——

温州医科大学是浙江省省属普通高等学校,可溯源至创办于1912年的浙江医学专门学校,1958年8月由浙江医学院从杭州分迁至温州建立,初名“浙江第二医学院”,后以校址所在地定名为“温州医学院”,2013年更名为“温州医科大学”,2015年成为浙江省人民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和教育部共建高校。2017年,成为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2023年,立项为浙江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1958年开始招收五年制本科学生,1978年招收硕士研究生,是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学校现有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特种医学等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临床医学、医学技术、口腔医学、药学等4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有临床医学、护理学、中药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公共管理学、法医学、特种医学等1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临床医学、电子信息(生物医学工程)、口腔医学、护理、药学、公共卫生、应用心理、医学技术、生物与医药等9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临床医学和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位列ESI全国高校综合排名第72位,独立设置医科大学第5。ESI前1%学科数量位居省属高校并列第1,独立设置医科大学第2。药理学与毒理学、临床医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材料科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化学、免疫学、工程学、环境与生态学、微生物学、农业科学、精神病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总论等1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前1‰,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0.601‰,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0.698‰。综合排名在全球9902个上榜机构中位列651位,进入全球排名前6.57%。

温州医科大学现有3个校区,总占地面积约1436亩。设有30个本科招生专业,2个“5+3 ”本硕一体化专业,1个临床医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在校本专科生16813人(全日制,不含独立学院——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研究生8727人(含博士研究生1004人),学历教育留学生530人,已形成从本科生到硕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后,从全日制到成人教育、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教育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拥有1个省登峰学科,1个省优势特色学科,2个省一流学科A类,6个省一流学科B类,1个省重点建设高校优势特色学科,2个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10个省高校重点学科,实现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全覆盖。拥有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发改委工程研究中心、1 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眼科疾病)、2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药监局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级中医药平台和52个省部级科研平台。

温州医科大学现有教职员工及医护人员16000余人(含附属医院),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600余人。校本部现有专任教师1898人,其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06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615人,博士学位1556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2人、国家“杰青”项目获得者2人;一批优秀人才入选“国家万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省特级专家等,一批教师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光华工程科技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基地)2个。
学校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5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首批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8人,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7项(主持)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第二参与单位)。

温州医科大学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70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重点项目8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40余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5项,中国药学会科技奖一等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奖重大贡献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二等奖各1项、三等奖2项,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3项。

学校先后与国(境)外170多所高校和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其中包括20余所世界百强大学,在学生海外交流和联合培养、教师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中外合作办学、来华留学生教育等方面开展了实质性的交流合作。围绕临床医学、眼视光学、药学、护理学等特色学科,开展高层次医药类人才合作培养,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助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推动学校高水平大学和登峰学科建设。合作办学在校生453人。
学校现有中美眼视光学博士研究生教育项目、中瑞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教育项目、中泰护理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中韩药学专业博士学位教育项目与中韩基础医学专业博士学位教育项目等5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世界百强名校阿尔伯塔大学合作举办温州医科大学阿尔伯塔学院,是目前我国医学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层次最高的机构。与波兰卢布林医科大学合作举办我国首个临床医学教育境外办学项目。与纽约州立大学视光学院合作获批教育部首个“中文+医学”项目。入选国家留学基金委“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实施院校、“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

温州医科大学拥有5所附属医院,均为三级甲等医院,同时设有39所非直属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形成了辐射浙南闽东赣北的区域医疗中心。附属眼视光医院、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保持中国医院科技量值评价排行榜综合百强,附属眼视光医院稳居全国眼科专科医院第1名。学校秉持“仁肃勤朴、求是奋发”的校训,坚持特色立校、人才强校、文化兴校,逐渐形成了“以特色学科引领和带动全面发展,以推进国际化进程提升办学水平,以医疗和产学研一体化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特色,探索出了一条地方高等院校的强校之路。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临床医学类毕业生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稳居全国前10%。2020届毕业生毕业三年后就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均列浙江省普通本科院校第一,其中有24项考核指标列浙江省普通本科院校第一。
2024届 5100余名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5.67%,74.53%留浙就业,主要集中在温州、杭州等地。68.44%就业于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超七成研究生进入医疗卫生单位。同时,本科毕业生升学比例46.63%,国内多深造于浙大、复旦等,留学去向包括港大、新加坡国立等。毕业生及用人单位评价均高于全省平均。
考几分能“上岸”?
普通类平行志愿:
三位一体招生:

△ 温州医科大学本专科招生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 余新花 陈显婷)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国教育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