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李文调入新学校。一天晚上,在安徽合肥一家宾馆旁的小铺子里,李文独自一人倚坐在窗边,心情非常低落。此时,她脑海里不断地回想起当天基本功比赛的画面:那天讲台上神采飞扬的自己,用口才征服了评委,拿下“即兴演讲”全省第一名,却在“无生上课”环节拖沓了时间,以0.04分之差错失一等奖。
李文非常懊恼,她恨自己不争气,因为二等奖从来不是她的目标。她永远不会忘记比赛临行前,县里负责此项活动的老师和她说的话,“你也30多岁了,这次推荐你去省里参赛,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我们人多,机会要均等。”
为什么没有抓住机会?这真的是最后一次机会了吗?这几句话时不时就在李文的耳边出现,“我当时就想,我一定要评上特级教师。”原来的小目标一跃成为了大理想,李文不再像从前那样把目标当终点,而是要将特级教师作为她未来教育生涯新的起点。
△ 2019年12月16日,李文参加浙江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联盟年会
从那以后,李文像着了魔似的,一心沉到课堂里,带班各项活动从来第一名;开始天天写文章,四处投稿,她潜心研究的“雅和语文”课题也迈上了正轨。2015年,36岁的李文评上了安徽省特级教师,成了当时安徽省最年轻的特级教师梯队中的一位。李文说,如果当初没有被“刺激”到,她可能也成不了现在的自己,“这就是被‘触痛’的人生。”
随后,李文立马抛开那段停滞不前的时光,将特级教师作为新的起点,以一匹“黑马”的姿态飞奔起来。做了校长,又带名师工作室,李文仍旧坚持带班,更想把自己的课堂带到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的面前。2017年,全国第三届新体系作文青年教师赛课的现场,她出现了。当时有人问她,“你已是特级教师和校长了,为什么还来参加这样的比赛?你不怕砸了招牌吗?”
的确,累累荣誉加身的李文来参加赛课需要不少勇气,但她却说,“我没参加过大型的赛课,所以想来试试,我不怕失败。”
△ 2017年,李文走上“千课万人”的讲台
比赛的结果令李文和身边不少老师振奋——她成功拿下了这次赛课的特等奖第一名,并在导师的推荐下,带着这节课走上了“千课万人”的讲台。一位老师在微信通道留言:“李老师符合了我对语文老师的所有想象。”
“有很多人说我是‘一课成名’,其实不是,算是厚积薄发吧。就像悬崖石壁上的花朵,在挫折中历练过之后,会开得更盛。”伴随着挫折与困难逐渐成长起来的李文,越是面对艰难处境,越能展现出她的从容不迫。“人生的成长就是这样,有了疼痛感,你才会奔跑。”
再次启程
多年的努力和积累没有白费,2019年,李文成长为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为数不多的带班的学术型校长。同年,杭州市滨江区教育局正面向全国招聘小学校长。浙江省著名特级教师张化万老师见证了李文几年来努力奔跑状态下的成长,觉得这个机会非常适合她,便推荐她去试试。
“人不能一直过着一眼能看见退休生活的日子。”李文笑着说。这时的她已是安徽省小学教育第一梯队的名师、名校长,而能够换个环境挑战自我,让她有些心动。
不过,李文内心非常犹豫。她说,人生唯有爱与信任不可辜负,“我是安徽省培养出来的,家乡给了我太多的包容,我十分感激也倍感珍惜,所以一直勤勉奋进,争取把每件事做到最好。”
可是,当家乡省市领导得知滨江区向李文抛出橄榄枝时,轮番找她谈心,最终大气地同意她以调任的方式前往杭州任职,领导还说:“这个调动的公章我给你盖了,以后家乡有需要,你要多帮忙。”
作别家乡,40岁的李文再次启程。作为人才引进,滨江区解决了她的住宿和孩子上学等诸多问题。李文被滨江区爱才、惜才的真诚所打动,带着对故土“若有需求,及时帮忙”的承诺,带着滨江区对她的信任,带着骨子里的纯粹与坚持,开启了新的征程。
今年9月,奥体实小开学迎新生,李文表示,不说高大的愿景,唯有一颗全体务实心,心无旁骛、无问西东。只一句话,“关注细节、充满爱心、全力以赴地去做”。
其实,这句话不是空说的。李文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她至今都忘不了父亲为她上学而奔波的模样——为了她的学业,父亲有时会不得已低下头颅,脸上全是一个普通家长的卑微与无奈。于是做了校长的李文始终秉持一种理念,要让每个前来求学的家庭感到温暖。
新校落成,李文忙得不可开交,招老师、跑工地、把关校内后期的细节设计。尽管如此,没有家长担心和她说不上话,因为这个女校长太真诚了。
这样的真诚,都藏在办学的细节里。为了便于交流,奥体实小为每个年级建了一个大群,每个群里都能看到李文的身影。在群里,每个家长都能艾特她,都可以添加她的微信。“不需要顾忌与怀疑,每个人都可以直接和我交流、反应问题,请相信我们解决问题的诚意与执行力。”李文直言,这样的近距离相处让家长们能说话、敢说话,也对学校有了更多的信任。
开学前夕,奥体实小召开了第一次家长会,800多位家长坐满了体育馆。为了便于家长们找到班级指定区域就坐,老师们站着举牌来做引导。就是拿着这样一张“老师们站着举牌”的照片,不少人断章取义,说把老师当“服务员”。其实他们不知道,李文把奥体实小当家,把第一次来校的家长当客人待,这只是应有的尊重与礼节。
在李文看来,尊重是相互的,尊重他人是个人修养,也是尊重自己,以心换心才能真正得到家长的信赖,而家长的信任换来的将是亲密的家校关系。“老师和家长,就像萍水相逢但有着共同目标的好朋友,大家互相尊重,互相温暖,传递心灵的平和与安宁。”李文说,因为彼此有爱,老师们用真诚尽可能地抚慰家长们的焦虑。
做安静平和的教育
李文性格内敛,也很喜静。也正是这样的性格,使她的语文课堂呈现出了“宁静与平和”之感。教育就是要静下心来做,去除功利与浮躁,她说。担任奥体实小校长之后,李文将已在胸中多时的“做安静平和的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
“教育是公平的,每个孩子、每个家长都应受到公平的待遇,”从这样的理念出发,奥体实小努力培养一批“眼中有光,心中有爱”的教师。
目前,奥体实小由特级教师李文领衔,现有39位教师,其中有不少省市区教坛新秀,还有很多双一流高校及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优秀毕业生。“除了专业能力过硬以外,我们的老师一定是心中有爱的,既尊重家长也爱孩子。”李文说,她希望老师们都能成为“这一款”,给人温润如玉的感觉。
“今年还要再招31位教师,还要招3年,每年三十多位。”李文认真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因为自己是这样的人,也希望能够吸引更多有着理想主义气质与情怀的人加入奥体实小的团队。
作为整个团队的“大家长”,李文总是爱操心。比如她经常加班,却不提倡老师们加班,而是鼓励他们有底线地多交朋友,早点谈恋爱,“我会给老师们牵线做红娘,还跟女教师们说,不要把青春美丽的姑娘都等成老姑娘。”李文笑着说。
△ 2008年,李文与儿子于广德中学校门口合影
专访尾声,记者看到一张旧照片,里面的李文梳着一根马尾辫,抱着儿子,笑得特别开心,模样与现在并无二致。几乎所有的公开场合,一身西装、一根马尾都是她的“标配”。对此,李文首度解释,“这样的穿着很正式,体现了我对人、对事的尊重;梳着这样的马尾辫,是因为简单、方便。”李文说,三四十年来她从没有换过发型,因为她喜欢简单,也自始至终都是个简单的人。
其实,做教育不也是简单而纯粹的吗。
母亲曾对李文说,“有花自然香,不在上风扬”。在做了多年教师之后,李文明白了:她要不停地由内而外地提升自我内涵与心境,心无旁骛地用一颗简单的心去做纯粹的教育,不断追求教育的真实状态。“做人要温柔坚韧,做教育要安静平和。”即便被生活的荆棘虐了上千遍,依然要保持教育的信仰与天真,温暖、有光地前行。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