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编辑 鲁少辛)4月15日和21日,杭州市拱宸中学开展一场以“学科实践·素养深耕”为主题的课题开题论证会。学校特别邀请了杭州市科学研究院教科所陈万勇副所长,杭州市富阳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资深教研员刘金虎老师莅临指导,活动由促进教育发展中心叶思宇老师主持,七位课题负责人参加论证会。
李添文老师的《走读运河》以运河生态为轴心,通过地理空间建模与历史叙事重构,打造“活态文化传承”实践闭环;许姚龙老师的《机器视觉“技术赋能”》将AI图像识别融入数学建模,破解初中生抽象思维转化难题。
冯相浩老师的《3+X融合》创新体育“乐动会”样态,以运动为媒介,重塑“体能-智能-品格”协同发展路径;黄芳芳老师的《CER框架科学解释力研究》,专家提出“四化渐进”升级版,形成科学思维培育的完整生态链。
李欣老师的《陶风宋韵》课题研究中,让学生在陶艺创作中实证宋代工艺的科学智慧;张琪老师的《考古作业》被建议开发“时空观念分级量表”,实现历史解释能力的量化观测;解文俊老师的《方言文化溯源》的“三境育人”设计,以方言语音图谱激活文化认同,厚植家国情怀。
本次课题开题论证会,不仅是一场学术研讨,更是一幅“学科实践赋能教育革新”的战略施工图。七项课题以“真问题”为锚点,以“深实践”为引擎,每一项研究都彰显着“知行共生、跨界融创”的科研品格。未来,拱宸中学将以课题为纽带,打造“高校-区域-学校”科研共同体,推动研究成果向教学一线渗透:让AI建模技术激活数学课堂的思维火花,让虚拟考古再现历史的时空经纬,让方言文化数据库成为传承中华文明的数字基因。
(责任编辑 余新花 赵洪河)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