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编辑 陈显婷 通讯员 郭众丽 摄影 陈钰芝)4月25日,首届温州、丽水、台州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区域协作推进会在温州大学召开。会议以“强化区域合作,推进数字中文建设”为主题,汇聚三地高校、基础教育学校、企业及语言文字领域专家学者,共商新时代语言文字推广创新路径,谋划数字中文发展未来。
溯千年文脉,以文化共融夯实协作根基
温州大学副校长、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主任王舜在致辞中表示,此次会议既是落实2024年浙江省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区域合作会议精神的重要实践,也是应对数字化浪潮、推动语言文字事业创新发展的关键举措。他表示,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温州大学)长期服务全球华侨华人、传播中华文化,在脱贫致富、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展现了高校在语言文化传承中的责任担当。
浙江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朱鸿飞从历史维度阐释了三地协作的深厚基础。他指出,温丽台同属吴越文化圈,自春秋时期便因“舟楫相通、商贾往来”而紧密相连,孕育了“同舟共济”的协作精神。从永嘉学派的“义利并举”到天台宗的“圆融智慧”,再到龙泉青瓷的“百工共铸”,三地始终践行“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文化共生理念。基于此,他提出构建“1+3+N”协作机制、打造“文化云仓”、开展联合培训等建议,为三地深化合作提供实施路径。
聚多元智慧,探索语言推广创新实践
在大会交流环节,来自高校、企业、基础教育等领域的代表分享了语言文字推广的前沿成果。
语言赋能乡村振兴:特邀嘉宾、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广西师范大学)执行主任韩明教授以广西实践为例,强调语言教育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该基地通过师资培训、文化赛事、特色课程开发等方式激活乡村语言文化生态,为温丽台三地提供经验借鉴。
AI技术助力语言普及: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科大讯飞)执行主任潘泽亮现场演示语音合成、智能评测等技术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他指出,人工智能可大幅提升语言学习的个性化水平,为数字中文建设注入新动能。
基础教育筑牢语言根基:丽水市莲都区大洋路小学校长金海霞介绍,该校通过经典诵读、戏剧展演、书法教育等活动,让学生在文化浸润中提升语言能力;台州市仙居县安洲小学校长朱敏江则分享“读写诵延展”模式,以书香校园网络构建全方位语言学习环境。
高校引领技术驱动创新:温州理工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贺晓武提出,依托理工科优势,通过技术赋能支持民族地区语言教育;温州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党委书记全力深入分析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在语言教育中的应用前景,强调技术变革将重塑语言文字工作形态。
数字华文教育拓展国际传播:温州大学华侨学院院长包含丽介绍,该校通过云端课程、智能学习平台为海外华侨提供语言文化教育,未来三地可联合探索国际语言传播合作新模式。
凝共识谋发展:共筑数字中文新生态
在自由交流环节,与会代表进一步深化合作共识。特邀嘉宾、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语言文字工作处黄凯处长介绍了广西的经验和做法,建议浙桂携手,共同推动语言出海;台州市教育局基教处干部潘林晓强调聚焦品牌打造与队伍建设,推动区域协作落地生根。
朱鸿飞巡视员作总结讲话,他指出,语言文字工作既是“技术活”,也是“功夫活”,更是“良心活”,需各方凝心聚力、久久为功。他呼吁以此次会议为起点,共同推动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
未来展望:打造“浙江样板”服务全球传播
本次会议标志着温丽台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协作进入新阶段。未来,温丽台三地将以数字化为引擎,共建“文化云仓”、优化培训机制、深化技术应用,打造语言文字推广的“浙江样板”,同时,将加强国内外交流,推动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全球传播,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语言力量。
在数字时代浪潮下,温丽台三地正以文化底蕴为根、科技创新为翼,携手谱写语言文字事业新篇章。
(责任编辑 吴文建 陈显婷)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