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国际化教育从原来的对外输送学生逐步地进入到了教学的国际化,有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全球国际学校数量最多的国家,且在校学生人数已超过236,400名。究竟怎样的办学理念和实际操作经验才能真正带给家长和学生成功的国际化教育体验呢?我们请到上海万科教育集团高中总校长赵均宁,一起来聊聊关于国际学校的一些话题!

本期嘉宾:赵均宁

上海万科教育集团高中总校长,原上外附中副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兼外国语学校工作部部长,上海市教育评估院国际学校评审专家组组长。从教30余年,曾在西雅图市Garfield High School任教,在日本等国讲学。

01

在国际学校中,您打算培养怎样的学生?

在学校里,我们培养的目标学生是立身世界的中华英才。简化为一个字就是“化”,就是润物细无声的化育,还有能够迎接未来不确定的变化。就是归结为化,使之变化,促使其变化,化得更好,化得更美,化的质量更佳。在具体的教学里,我们要培养三格的学生形象,一个是健康的体格;第二有独立的人格;第三要有中庸的性格。我把中庸放到性格上,指的是学生要能够包容、宽容、多元、自信、平和,这是我来到万科准备要实行的一些做法。

02

学习者的内在是主观能动性怎么理解?

主观能动性,我们理解为是内在的冲动。我们把以人为本这个理念用在外语教学当中,这样可以突破原来的语言层面,进入人生的新阶段。如果中国的英语老师能够把语言层面突破,跨入跨文化领域,能够把语言种植在每一个学生自己的语言系统里面,把我们深藏于与生俱来带有的语言装置触发,那么我们整个外语教学可以进入一个新阶段,甚至有一个新的飞跃。

03

在双语化研究方向,对于学校的建设质量保障方面,您有没有一些建议?

第一个是高质量,质量要高于普通学校。第二是新质量,质量要求已经变了,就像我说的是PISA考试,上海两次第一,这是一个新的质量标高,不敢低于它。第三是国际质量,我们要知道和借鉴世界上最好的学校、最好的教育。在全球范围之内,我们要重新配置我们的教育资源,拿我所用。如果就从很狭义的方面来讲,能够让孩子在合适的时候,到国外去接受一段时间的教育,你用很小的代价,到一个世界上你钟情的地方,一个著名的学府,经历了人生最美妙的一个教育时光,其实是很合算的。 第四是中国特色质量,我们要有勇气,有胆量,有追求,去创造出中国特色的质量品牌来。

字字珠玑

主持人:

在工作中,您对教育是怎么理解的?

赵均宁:

教育是爱的事业,实际上是在跟爱打交道。爱又主要是体会在心上,在跟心打交道,爱是生长在每一个学生鲜活的生命体上,所以跟每一个鲜活的生命打交道。我教过37年书,高中毕业以后就开始教英语。在30多年的教学当中,对于中国的教育和美国的教育都比较了解。加入万科集团以后,在新的形势下一如既往做自己喜欢的教育事业。

主持人:

英语除了是在教授一门工具之外,它更深层的意义是什么?

赵均宁:

英语这门学科是有独特性的,在今天网络化的时代,这个学科能如此深入地和每一个人的生命、生活、学业、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且能深刻地影响到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甚至作用于一个家庭。而对于一个城市和一个国家来讲,它是能够体现教育水平的重要参考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讲,英语受到热捧,跟英语实实在在的重要性是分不开的。有学者认为,我们已经处于有限的外语生活的时代,此言不虚,如果考虑到地域的关系,像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人们在生活当中其实已经是进入了有限的外语生活时代。对于外语,我认为:它已经不是单纯的过去的工具论所能涵盖得了,是后工具时代,中和一点的话叫新工具时代。

主持人: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您怎么看?

赵均宁:

在十几年前,我们在华师大的英语教学与研究就发表过文章,就讲到要突破语言层面进入文化探索,我们认为语言和文化是一枚硬币的双面:一面是语言,一面是文化,这两面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我们还研究第三个面,这个三就是三位一体。如果把语言和文化比作两面,没有第三面这个语言使用者的话,这两个面是粘合不起来的,永远不可能相见的。也就是说语言是死的,文化也是死的,只有加上学习者,这三面才能融合、活络起来。我们在学语言,同时是在学文化,哪怕一个简单的语言符号,它也代表着就是文化。

智慧碰撞

Q :

英语进入“新工具时代”,这个怎么理解?

A :

工具可以有,也可以没有,这个工具用着不舒服,我可以去换一个工具。但是英语这门工具今天你敢丢开它吗?离了英语这门工具,你的生活和你的社会地位会不会受影响,会不会因此下降许多?最近有一种提法叫“国际胜任力”。研究者认为:真正要成为一个有国际胜任力的人,一定要懂得至少一门外语,那么最广泛使用的外语便是英语了。而且它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工具,实际是一个新工具时代,甚至是后工具时代,是我们不可须臾离开的,是们生存环境的一部分。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讲,英语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它跟中文的重要性是一样重要的。

Q :

您怎么看待民办化国际教育?

A :

曾经在公办的学校体制里发现,我们所培养的人才是教育人自主判断的,但真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可能要跳出教育看教育。到底这个孩子将来应该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应该是跳出中学办中学。他认为,我们的国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中国要参与国际的竞争,需要专家、学者、外交家,但我们也需要企业家、实业家。这个时候如果跨出这个行业,跳到外面来,可能能够培养出更接近、更符合未来社会发展的国家人才。进入到民办化学校,主要是想找到一种挑战,更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Q :

怎样把国际意识和国家意识融入办学环境里?

A :

对于办学,我提出了两个意识:一是清晰的国际意识,二是清醒的国家意识。对于跟国外有频繁的外事活动的教育者来讲,跟外国人在打交道的时候,合作比竞争对人的要求更难,这时我们需要有清晰的国际意识。真正合作起来,需要两个人在怎样在规则之下,在彼此的会意之下,把一件事情做成,这个确实不是那么简单的。 中国现在其实已经是世界的一个中心国家了,我们所做的事情本身是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的部分。所以要有清醒的国家意识,知道中华文明作为五千年的一个古老的文明,它存在的价值。我们要做立身世界的中国人,而不是走向世界。

精彩影集

在当下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国际化教育风生水起,市场热度如火如荼。毫无疑问,英语对于准备接受国际化教育,提升国际视野的学生来说,是工具,也是需要突破的第一道坎儿。当然,在国际化教育的今天,我们学习英语,更是在学习文化,理解文化。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
中国教育在线 国际化学校专业委员会联合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