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高校社团成学校第二课题 因缺乏有效管理喜忧参半
2015-10-29 09:57:00
重庆日报

  吉他社的帅哥弹奏起深情的校园民谣;身着古装的茶社成员正表演着颇具文艺范儿的泡茶流程;一旁,厨艺协会的小伙伴们则端出锅碗瓢盆现场烹饪,招揽吃货……日前,重庆大学等高校都进行了一年一度的社团纳新活动。

  然而,调查显示,能够坚持参加一年以上社团活动的大学生只有20%至30%。社团生活,作为大学里的一门“必修课”,能让大学生们收获什么?社团内部管理又存在哪些问题?连日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最火爆

  高校社团是“第二课堂”

  “这纸上的提示语是‘万夫莫开’,那么前面一句话是‘一夫当关’,按照谐音,应该指的是逸夫楼吧?”

  “这纸上写着‘Asleep’,将这英文拆分开就是‘Asleep’,即‘一觉’,谐音‘一教’,对不对?”……

  不久前,在重庆大学虎溪校区,一些小伙伴手拿小纸条,说着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的对话。

  重庆高校社团

  各大高校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学校供图)

  原来,这是该校推理协会为迎接新成员举行的寻宝大赛。“推理,顾名思义,就是根据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前提,推断得出正确的答案。”该校推理协会会长刘宇威告诉记者,当天的寻宝大赛共四条路线,小伙伴们相应分为四组,各组根据纸条上的提示一站一站地进行搜寻,以找出藏在终点的“宝藏”。

  事实上,高校里的趣味社团远不止这一个,各校社团可谓相当火爆。仅以重庆大学为例,该校学生社团总数超过200个,每年加入社团的新生数量在3000至4000人;西南大学有89个社团,最火的风翼动漫社人数多达近千人……

  这当中不乏各种有意思的社团。如重庆大学的“血獒特战队”社团,这是个名副其实的“魔鬼社团”。26位成员是清一色的男生,每周进行3次体能训练、格斗技巧等,但每年都会淘汰2/3的成员,因为不少人难以坚持。

  西南大学则有个射艺社团,小伙伴们练习射箭、骑射等,甚至自己动手做弓箭,传承中国的射艺文化;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则有个农耕协会,加入这个社团的小伙伴在校内种菜、养鱼、打谷;重庆理工大学则有个冷笑话社,成员们专门搜集各种冷笑话,培养幽默细胞……

  “大学里不参加学生社团的小伙伴,恋爱几率为零,人也会越来越迟钝。”针对高校里各种火爆的社团现象,有同学曾这样戏谑发帖。

  “社团生活是大学里的一门‘必修课’。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可以充实大学生活,结识新朋友,是‘第二课堂’。”不少大学生们也认为。

  据麦可思发布的《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对2014届毕业生参加社团的调查数据显示:超过七成的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参加过社团活动。其中,参与度最高的社团活动为“公益类”,其次为“体育户外类”。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