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簪花寻踪·世遗焕彩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簪韵‘薪’传”社会实践队对话非遗传承人
2025-07-23 17:35:00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蟳埔簪花围技艺以“行走的头上花园”著称,承载着先民的审美智慧与族群记忆,凝聚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人文内涵,是闽南海洋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的活态见证。2025年7月,泉州幼高专外语旅游学院“簪韵‘薪’传”实践队踏上探寻传统簪花的现代生命力之旅,通过对话传承人记录匠心故事、实地调研学习传统技艺、发挥专业优势设计文创产品,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深度融合,力求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贡献青春力量。
  一、非遗传承人面对面:守护千年文脉的匠心之魂
  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蟳埔女习俗”中,黄晨作为唯一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其家族世代守护着蟳埔女服饰技艺。在海丝文化的浸润下,他数十年如一日坚守这份事业。他的工作室宛如一座活态博物馆,陈列的每一件服饰和头饰都在诉说着海丝文化的千年故事。他娓娓道来簪花的历史起源:“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曾与阿拉伯国家往来频繁。当时,阿拉伯商人常以鲜花示好,这一习俗逐渐被蟳埔女接纳,形成了‘以花代礼’的传统。”这看似寻常的簪花,凝结着海上丝绸之路千年的文明交融,不仅是蟳埔女的美丽装饰,更是她们对生活热爱与祝福的象征,寓意吉祥幸福,是渔家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
  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黄丽泳自幼在蟳埔村长大,现任丰泽区蟳埔簪花围民俗文化协会会长。她创办“晴天姐姐”簪花店铺,怀揣着“让藏着祖辈精神的‘花’,在新时代重新绽放”的使命。在访谈中,她分享童年回忆:“在这儿长大,从小就看惯了阿姐、阿嬷们梳头簪花的模样。蟳埔女把对好日子的盼头都藏在花里,常说‘再苦再累,只要头上有花,日子就不会太苦’。”这份对簪花文化的深厚情感,促使她辞去幼师工作,全身心投身传承事业,将褪色的记忆重新融入时代的脉络。队员们深受触动,深刻认识到传承并非只是一句口号,更是需要有放弃安稳的勇气以及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毅力。
  二、传统手艺与现代商业的较量:在商业浪潮中捍卫文化本真
  随着“簪花热”的兴起,簪花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商业化冲击的挑战。黄晨大师道出内心的隐忧:市面上“簪花发套”采用机器批量生产或用塑料花代替,导致手工技艺濒临失传,失去“以花为簪,炫烂盛放”的灵动之美。他认为:“机器可以辅助,但核心环节必须手工,否则文化将失去灵魂。”同时,他也呼吁年轻旅客朋友们可以多了解蟳埔女习俗,在文化体验中理解传统“大裾衫、阔腿裤”设计背后蕴含的渔家劳作智慧。黄丽泳老师同样忧虑市场“爆改”潮流导致文化失真。她像守护老树根须般严守古法,每天清晨赴花市挑最新鲜的含笑、素馨,亲手用红绳缠出规整花簇,按“后圆前方”的传统样式为客人簪戴,每道工序都浸透着对老手艺的敬畏。
  三、传统簪花的现代创新实践:传统沃土绽放时代新花
  面对市场的挑战,两位传承人坚持守正与创新,以智慧开辟新径,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活力。黄晨大师以“一半传统,一半创新”的智慧,比喻非遗如海上丝路的古船——既要守住稳固的龙骨结构,也要扬起适应新时代的风帆。他与QQ炫舞手游合作,将传统纹样注入动感韵律,让衣襟盘扣承载的百年匠心与裙摆流转的数字光影相得益彰;还与逆水寒游戏联动,在虚拟场景中还原蟳埔女“大裾衫、阔腿裤”的经典装束。玩家通过沉浸式体验,深入了解服饰背后蕴含的渔家智慧。无论是游戏里随角色动作流转的浪花纹样,还是数字服饰中保留的手工簪花技法细节,都是从传统沃土中孕育的创新之花,让古老的非遗文化在现代科技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黄丽泳老师深知“守正不等于守旧”,从蟳埔到世界,她的每一步都坚定且真诚。无论是在中法时装周现场,还是在世界文化交流大舞台上,她坚持将簪花技艺与其他非遗技艺创意结合,设计出兼具多元文化韵味的新造型,向世界往来游客介绍着簪花文化,讲述着蟳埔故事,传递着“今生簪花,世世漂亮”的美好祝愿,让簪花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出独特的魅力。
  四、非遗传承的青春接力:新传花人续写千年故事
  为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落实“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理念,实践队成员带着簪花技艺走入晋江市青阳街道晓升社区,与晓升社区党总支联合开展“一簮一茶,古韵生花”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带领亲子沉浸式体验非遗簪花与工夫茶文化,将传统文化的传承融入家庭生活,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实践队成员以专业所长为传承注入动力,美容美体艺术专业学生以簪花文化为灵感,创新设计出融合传统纹样与现代美学的簪花元素美甲系列;导游专业学生化身文化使者,以专业视角深度解读蟳埔村特色文化内涵;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学生精心编制研学路线手册,涵盖历史讲解、民俗体验、技艺传承等模块化内容; 学前教育(英语模块)专业发挥多语种教学优势和手工创作特长,打造双语文化解说视频、簪花主题帆布包、扇子等文创作品,为非遗传承谱写青春篇章。
  “海丝遗韵,簪花绮梦,共承千年风华”。在与非遗传承人对话中,队员们不仅解码了簪花围里藏着的海丝记忆与渔家智慧,更掂量出了“守正创新”四个字的千钧之重,做“新传花人”犹如黄晨大师手中那支象牙筷,一头连着千年传统,一头牵着青春力量,才能让这顶“头顶上的花园”,既留住渔家女鬓角的岁月温度,也在新时代的风中绽放出更鲜活的光彩。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