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6日,值暨南大学119周年校庆之际,暨南大学在广州、珠海、深圳三地五校区同步举行120周年校庆倒计时一周年启动仪式,正式发布暨南大学120周年校庆公告(第一号)、校庆主题。暨南大学正式进入百廿校庆时间。暨南大学全体校领导和海内外师生、校友代表出席启动仪式。

暨南大学120周年校庆日倒计时牌揭幕(摄影:周会谦)
发布校庆主题:百廿暨南,声教四海
“回望百余载光阴,‘暨南’始终肩负‘声教讫于四海’的厚重使命。”暨南大学党委书记孙彧致辞表示,119年来,学校始终践行“宏教泽而系侨情”的初心,以“忠信笃敬”为魂,让中华文化远播四海,以卓越学术筑牢育人根基,以科技创新服务复兴伟业。岁月流转,暨南从未改变的,是面向海外、拥抱世界的胸怀,是传承文明、为国育才的担当。今天我们向世界发出明年今日的盛大约定:这是一场赓续文化根脉的传承之约、一场锚定国家战略的时代之约、一场凝聚同心伟力的奋进之约。暨南大学将借此契机,重新梳理暨南与侨胞、与国家、与世界的精神联结,与时代需求深度对接,将百年积淀的精神财富,转化为建设“双一流”高校的不竭动力,让侨校特色在新时代谱写崭新篇章。
中国工程院院士、暨南大学校长邢锋宣布《暨南大学120周年校庆公告(第一号)》。公告发布了暨南大学120周年校庆主题——“百廿暨南,声教四海”。公告回顾了百余年来,暨大开中国华侨教育历史之先河,三落三起、五易其址,始终与国家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的光辉历史,以及近岁以来,暨大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为教育科技人才强国建设贡献暨南力量,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至五洲四海的新时代发展新篇章。文教盛世,任重道远。自今日起,学校将组织开展系列学术交流与校友联谊活动,并于2026年11月16日隆重举行建校120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
校党委副书记陈莹主持启动仪式。她指出,“百廿暨南,声教四海”的主题凝聚了暨南人百廿不变的初心与面向未来的愿景,希望全体暨南人共同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光荣与梦想。
三地五校区倒计时牌同步揭幕
当天上午,暨南大学120周年校庆日倒计时牌在广州、珠海、深圳三地五校区同步揭幕,暨南大学120周年校庆年正式启动。倒计时立牌风帆造型延伸自校徽,以2026mm高度寓意2026年是120周年校庆年。
“我们怀着无比激动和自豪的心情齐聚一堂,共同迎来暨南大学建校120周年校庆的一周年倒计时。”教师代表,国家级领军人才、全国先进工作者、化学与材料学院李丹教授发言表示,回首119载风雨兼程,暨南园里写满了辉煌与感动。暨南,不仅是我们事业的舞台,更是我们精神的家园。让我们携手并肩、同心同德,以坚定的信念与扎实的行动,共同书写属于暨南大学下一个甲子的壮丽新篇。
暨南大学校董、2008级管理学院EMBA校友、比音勒芬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谢秉政表示,从这一刻起,我们共同立下了一个庄重的约定——与母校相约下一个春秋,共庆她的百廿华诞。作为一名暨南学子,在这里沉淀与升华的时日,为我日后的从商道路提供了坚实的学理基础和前瞻视野。我号召全体校友,把内心的感恩与热爱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用我们的资源、智慧和影响力,共同为母校献上最真挚的贺礼与祝福。
“我们不仅是120周年校庆的见证者,更应是积极的参与者和贡献者。”学生代表,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硕士研究生韩希霖说,在暨南园我亲眼见证着母校的蓬勃发展,深刻体会到暨南大学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联结中外、沟通世界的“连心桥”。我们将以文化传播者的自觉、中外交流架桥者的担当、民族复兴践行者的豪情,作为献给母校120周年华诞最珍贵的贺礼。
三大方面着力全面启动暨大校庆筹备
自今日起,暨南大学正式进入百廿校庆时间。未来一年,学校将以“百廿暨南,声教四海”为主题,高质量推进校庆筹备各项工作。一是打造精神传承工程,通过校史文献整理、文化精品创作、校史馆升级改造等,让暨南故事更生动、精神内核更鲜明;二是搭建学术创新平台,举办中外校长论坛、前沿科学峰会等系列活动,汇聚全球智慧,激发创新活力;三是构筑四海同心网络,举办全球校友交流活动,使每一位暨南人都能成为校庆的参与者、见证者、贡献者,谱写属于新时代的暨南华章。
据悉,1906年,暨南学堂创立于南京,开中国华侨教育历史之先河。是后三落三起、五易其址,暨南大学辗转沪上、建阳办学,最终植根羊城,渐成三城五校区之格局。百余年来,学校秉承“宏教泽而系侨情”之宗旨,恪守“忠信笃敬”之校训,始终与国家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迄今已为世界17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培养各类人才50余万人。
迈入新时代,学校发展开启崭新篇章。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暨南大学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学校办学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学校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立足培育拔尖创新英才,为教育科技人才强国建设贡献暨南力量,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至五洲四海、团结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齐心共筑中国梦为己任。
(中国教育在线 林剑 通讯员:李伟苗)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国教育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