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未来:共促太平洋岛国可持续发展合作论坛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举办
11月21日,“蓝色未来:共促太平洋岛国可持续发展合作论坛”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白云山校区举行。

与会嘉宾合影
论坛由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粤港澳高校区域国别研究联盟指导,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主办,区域国别学院(国际关系研究院)和太平洋岛国战略研究中心承办。
来自库克群岛、斐济、巴布亚新几内亚、萨摩亚、瓦努阿图、所罗门群岛、汤加等国的政界代表与多所太平洋岛国高校学者,以及国内高校与科研机构百余名专家齐聚广州,围绕中国与太平洋岛国(以下简称“中太”)的可持续发展合作开展深入交流,并见证“广东—太平洋岛国学术联盟”的成立。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书记石佑启,斐济共和国驻华大使李振凡,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咨询委员会主任杨洁勉,广东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李宏志,五邑大学副校长董超俊等嘉宾分别致辞。开幕式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太平洋岛国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何传添主持。
成立“广东—太平洋岛国学术联盟”
论坛期间正式启动“广东—太平洋岛国学术联盟”。联盟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联合多所太平洋岛国高校与科研机构共同发起,旨在搭建跨区域合作平台,推动课程共建、科研合作、人才培养、青年交流与智库互通,服务蓝色经济、气候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等重点领域。联盟的成立将为中太教育与科研合作提供制度化支撑,构建长期、稳定、可持续的协作网络。

“广东—太平洋岛国学术联盟”启动仪式
共建更加紧密的中国-太平洋岛国命运共同体
石佑启书记指出,今年是中国与部分太平洋岛国建交50周年,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四个充分尊重”为中太关系提供根本遵循,第三次中太外长会则标志双方关系迈入机制化新阶段。作为南太研究重要力量,广外自2015年设立太平洋岛国战略研究中心以来,已培养240余名岛国青年官员,并与多国高校和媒体开展合作。此次论坛上,广外倡议发起“广东—太平洋岛国学术联盟”,进一步夯实教育、人文与智库合作,助力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太平洋岛国命运共同体。
李振凡大使强调,广东蓝色经济实力雄厚,在海洋产业领域处于世界前列。盼粤斐开展海洋科研、技术转让等合作,共建气候韧性设施,加强港口联通与人文交流。他呼吁以论坛为契机建立务实伙伴关系,共护海洋生态,共享蓝色繁荣未来。
杨洁勉教授指出,蓝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对太平洋岛国乃至全球发展具有战略意义。中太合作需在现有基础上提质升级,呼吁聚焦强化机制化合作、推进蓝色经济伙伴关系、以多边主义应对气候变化、降低地缘政治干预四议题开展研究。
李宏志副主任从地方外事实践出发,指出太平洋岛国是广东对外合作的重要方向,粤太地缘相近、人文相亲,在多领域务实合作成果显著。广东通过防灾减灾合作中心、物资储备库和培训项目,为岛国提供防灾减灾支持和能力建设。愿以本次论坛聚焦的四大议题为抓手,持续深化地方合作,与太平洋岛国携手书写可持续发展新篇章。
董超俊副校长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开放实践,呼吁各高校宜在科研合作、人才培养与智库建设等领域携手发力,一道为提升太平洋岛国防灾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贡献更多力量。
深化蓝色战略合作
库克群岛党(CIP)主席、库克群岛前总理、太平洋岛国论坛前秘书长亨利·普纳指出,中太在蓝色经济、可再生能源、数字互联和教育科研方面拥有巨大合作潜力,应让太平洋成为“联通双方的桥梁”,通过智能渔业、可持续旅游、人才培养等提升合作韧性。
巴布亚新几内亚驻华大使萨迪厄斯·卡姆巴内强调气候风险正严重冲击岛民生计,中太在基础设施、医疗与教育合作方面已取得实效,并呼吁强化人力资源合作,把本次论坛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
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周方银教授指出,太平洋岛国高度暴露于气候风险,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变动尤其敏感。因此,中太宜通过双边与多边机制稳步推进绿色转型与气候适应,需增强合作韧性,以共同维护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空间。
广东省政府外事办公室原主任傅朗以“送医上岛、送戏下海、送才深造”总结地方合作经验,强调民心相通是蓝色伙伴关系走深走实的重要基础。
打造蓝色产业链合作
太平洋岛国贸易与投资专员署贸易专员莫纳·马托强调,可持续性是中太贸易投资合作的核心,并以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农业、天然护肤品和金融服务为例,呼吁构建“变革性、负责任”的合作伙伴关系。
北京外国语大学太平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海颐智库执行主任牛丽提出聚焦“蓝色产业链”三大环节(即资源转化、产品深加工、人才培训),主张以政府牵头、国企带动、民企参与的模式推进合作,并强调“人心链”对合作稳定性的重要意义。
华东师范大学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弘表示,中太在海洋治理与蓝色经济领域合作基础良好,可在渔业监测、清洁能源、港口韧性建设和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深化,共同推动区域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
增强知识创新动能
萨摩亚国立大学副校长德斯蒙德·李航认为,教育和科研是提升岛国创新能力与适应力的关键,应通过区域协作与制度创新增强合作韧性。
太平洋与全球健康中心项目主管罗安妮·吴秀表示,应以科学研究合作为纽带,推动中太高校构建紧密科研共同体,提高知识转化与技术创新效率。
南太平洋大学前校长帕尔·阿鲁瓦利亚表示,应构建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教育体系,通过规模化合作提升岛国教育体系的韧性。
汤加国立大学副校长朱利奥·马萨索·庞达强调教育现代化在提升岛国人力资本中的核心地位,期待与中国高校展开课程共建、研究生培养与本土人才发展合作。
所罗门国立大学校长助理西奥娜·戴安娜·科蒂指出,高等教育伙伴关系在蓝色经济、气候治理和社区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作用,期待依托“广东—太平洋岛国学术联盟”推进联合研究、课程共建与人才共育。
本次论坛的召开,适逢中国同斐济、同萨摩亚建交50周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建校60周年和太平洋岛国战略研究中心成立10周年,既是对中国—太平洋岛国友好合作的重要献礼,也是落实共建“一带一路”和全球发展倡议的务实行动,集中彰显了广东及粤港澳高校服务国家总体外交、深化同太平洋岛国伙伴关系的学术担当。广外将以本次论坛及“广东—太平洋岛国学术联盟”为新起点,继续携手太平洋岛国及国内外高校深化学术交流与务实合作,为建设更加紧密的中国—太平洋岛国命运共同体注入新的智慧与力量。

论坛现场

会前交流合影
中国教育在线 林剑 通讯员 广外宣
实习编辑:梁敏怡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国教育在线
